美文网首页
《不可不知的经济真相》读书笔记上

《不可不知的经济真相》读书笔记上

作者: 姜文止戈 | 来源:发表于2018-02-24 16:47 被阅读23次

经济危机的本质就是过剩危机。无论是百年前的企业主倒牛奶,还是千禧年之后互联网之花开遍全球,却终在2001年被这株带刺的玫瑰刺破手指,抑或是美国曼哈顿昂贵密集的高楼大厦,由房地产零首付和垃圾债直接引爆的经济危机,甚至之后2011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历史的每一次轮回,都不一样,但它们总是有着相似的韵脚,这个韵脚就是需求不足导致的产品过剩。

为什么过剩会导致经济危机呢?这是由资本逐利的天性决定的。为了获取利润,资本会不断投资扩大再生产。

当没有更多的人能把产品消费掉,供需之间的平衡也就被打破,经济就会出现危机。历史不断轮回重演,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

当钱越来越多时,它就会寻找各种投资机会:这些资本进入楼市,推升房价泡沫;进入股市,酝酿股市的风险和危机;进入实体经济,它就造成了产业的过度投资,最后变成根本无法消化的煤炭产能,钢铁产能和三、四线城市一座一座的房地产空城。这些资本只能在中国经济体内循环,它左冲右突,就像一只被困在玻璃杯里的青蛙,前途一片光明,但就是跳不出去。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供给侧中的赚钱投资的奥秘,那就是传统行业看规模,新兴行业看壁垒。什么意思呢?传统产业损有余,都在限产。因此,谁规模大,谁市场地位稳固,谁能活下来,谁就是老大,因为那些小的都被淘汰掉了,市场的恶性竞争格局不复存在了。新兴产业因为补不足,缺口很大,市场向好,阿猫阿狗都来投资,供应会非常大,于是竞争会无比激烈而趋向恶性竞争。在这种激烈厮杀下,只有拥有壁垒才有定价权,才能保证利润和造血机制正常运转,从而成为在竞争中存活的保障。

除此之外,从供给侧出发还能发现另一条投资线索:谁能帮助企业把成本降下来,谁就能优化供给,帮企业省钱。从这个思路出发,你会发现大热的环保设备是有漏洞和隐忧的。因为对企业来讲,环保设备属于被动类投资,它是给企业增加成本的,是让企业花钱的,而不是让企业省钱的。但是,对于一切专业的软件服务提供商,它帮助企业改善效率,提升技术,变得更省钱,那么这样的企业,就更加值得投资。

经济体的发展,你可以把它简化成一个公司的模型来思考。比如在诺基亚最辉煌的时候,距离它走下神坛已经开始倒计时读秒了,因为渗透率见顶市场饱和,而颠覆性创新又并没有萌芽,新的增长点迟迟无法出现,危机自然如影随形。再比如胶卷大王柯达最如日中天的时候,也恰恰是最危险的时候,因为其严重的路径依赖,不敢自我革命去拥抱数码时代。

产生巨大经济效应,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有两样东西:一样是当年的大航海时代,再一样就是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的信息时代。这二者有一个突出的相似之处:加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和沟通,只有开放,才能获得巨大的外部红利。

我们想预知未来,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回看历史,太阳底下就没有新鲜事。

市场的涨跌其实跟人们过马路是差不多道理的,只要有人带头,凑齐一队人,就可以闯红灯过马路了。在这个时候,市场里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跌了这么多,那看看是谁在拋呢?一看,哇,是大公司!大机构都在抛,那一定是因为它们知道了一些什么事情,一定是有坏事情发生了,它们才会抛售。于是就有了更多的人开始加入这个抛售的队伍,趋势就这样形成了。大多数跟风的羊群推动了这一股洪流,让它变成了了充满五彩泡泡的大牛市或是让人闻风丧胆的大熊市。这就是任何一个有情绪的参与者无法避免的趋利避害的动物精神。

说完了昨天和今天,那么明天会是什么模样?恐怕没人能做出精准预测,但是我们知道明天是基于昨天和今天创造的,这将是个大概率事件。从产业发展的历史趋势来看,任何一个成熟行业,都经历过一拥而上、野蛮生长、恶性压价、良性竞争、寡头垄断的规律。

索罗斯的老师卡尔·波普尔讲过一个观点:过去是有限的,未来是无限的,从有限并不能推导出无限。所以,昨天的辉煌已过,我们还要看看今天。

其实,科技公司并不好办,不确定性极大。一家科技公司距离一家普通公司,可能只有不到十年的时间,多数科技公司甚至都没能熬过“七年之痒”。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家很酷的科技公司,粉丝尖叫,股价暴涨,核心都是因为大多数人还没用上相关的产品,就像20世纪70年代的彩电、80年代的有线电话、90年代的大哥大,21世纪初的电脑和2010年后的智能手机,这都是当年最酷的科技产品,可是当大家都已经用上了这个东西,当它变成了一个日常用品,那么生产这个产品的公司,也就从科技公司,变成了一家普通的公司。最后你会发现,其实这些引领潮流的公司,都不是输给了对手,而是输给了时间,恰恰是这个叫作时间的敌人,是它让产品饱和,让利润停止了心跳。

心魔的力量为何如此强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来源于人们的损失厌恶心理,也就是说,亏一元钱带来的痛苦,需要赚两元钱带来的快乐来弥补,这里面有一个两倍效应。由于这种心理效应的存在,所以人们在赚钱的时候日渐麻木,根本停不下来,最终高位接盘;而价值出现时,出于一买就套的损失厌恶,所以又无人敢买。

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风险,其实并不取决于他的胆量大小,也不取决于是否有夜夜安枕的良好心态,而是取决于收入水平。当你有不断增长的收入和现金流获取能力,能够承担一定的风险,并且接受岁月和时间的考验。在乎,而非过度在意,有助于摆脱心魔的缠绕和束缚,让时间成为你的朋友,它会开出一朵美丽的玫瑰。名字叫作价值。

索罗斯认为,左右着自由市场运行的那双无形大手,其实源于人的“偏见”。所有人的人脑机制先天的盲区和缺陷。使得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都存在“偏见”。“偏见”,恰恰就是主观认识和客观现实之间存在的那个“偏差”,这个偏差在逐步加强,影响力越来越大,直到左右了自由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脉搏。

你会发现人类经济和生产力的大爆发,源于亚当,斯密提出的分工。几百年来,一个总的社会发展趋势是人们的分工越来越细。工种越来越细分,领域越来越垂直,这就导致了大家的视野都出现了相当程度的盲点。大家都聚焦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在那一亩三分地上辛勤耕耘,各家自扫门前雪。大家对于整体世界的认识都很不全面,我们都成了那个“摸象的盲人”。有人摸到鼻子,有人摸到象牙,有人摸到象腿,这都是对大象的偏见。基于这个偏见的存在,大家无法掌握客观、有效、真实和全面的信息,人们都是根据“偏见”来进行投资交易和决策,所以完全的自由市场并不可靠,它总是不定期抽风、发情、哀号、装死……就像罗伯特。席勒教授写的《动物精神》,它就像动物一样,常常基于本能行动,丧失理性。

索罗斯的名言:“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索罗斯说:“在认知和现实之间存在一个双向的反身联系,这是一种起初会促进自我强化但最终会导致自我击溃的过程,或者可以说这就是泡沫。每个泡沫都是由一种趋势和一个错误的概念以反身的方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我富有只是因为我知道我什么时候错了。我基本上都是因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幸存下来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可不知的经济真相》读书笔记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kfc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