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韭菜的自我修养》解读

《韭菜的自我修养》解读

作者: 党聪 | 来源:发表于2019-02-07 21:25 被阅读0次

春节期间重读《韭菜的自我修养》,并写下自己的解读。

作者李笑来,前新东方老师,现在是投资界和币圈里教父级别的人物。但是去年七月份的时候,一份有关他的录音让他“跌落神台”,使得“割韭菜”这个在投资界存在已久的概念,在一夜间成了人们形容李笑来忽悠币圈粉丝的专有名词。

但是在事发后很长一段时间,李老师都没有就此事做任何正式的回应。就在批判他的各路声音逐渐消失而广大群众以为他要彻底凉凉之际,他的一本《韭菜的自我修养》,再次掀起一阵波澜。人们惊奇第发现原来他没“死”,这段时间的沉默也不是在避风头,而是用他一贯有的实践精神,写了一本专门讨论投资界种种幼稚行为的书间接给予此事一个回应,颇有当年斯大林向列宁悔过的风范。

在前言里,李笑来老师说到,这本书的确是就不久前发生的录音门事件给所有粉丝的一个交代,或者还原一个最初的真相。那么,究竟是什么真相呢,下面就由我来就书中精华做一个解读。

在开头,李老师对韭菜给了一个清晰的定义:在交易中市场中没有赚到钱甚至赔钱的势单力薄的散户,并说到这些散户的一个常见特征:

严重缺乏基本的阅读能力

往后扩展阅读会发现,其实作者是想说韭菜们普遍缺乏基本的学习和判断能力,比如,他们认为所谓的交易都是零和游戏,所以自己赚到的钱是别人赔的钱,反过来如果自己赔了,也一定是被人赚走了同等数额的钱。

深究会发现,其实韭菜们愤怒的不是被别人割了,而是“为什么割韭菜的不是我”。所以,这是一个很矛盾的心理,一方面非常痛恨割韭菜的人,另一方面又迫切地想成为割韭菜的人。

这很要命,因为它会导致以下几个恶果:

第一:韭菜们认死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个理儿,所以一上来就all in。而聪明的交易者,从来都会保留一定比例的仓位或者现金,等下一个补仓的机会。

但是我们总归是要行动的,该交的学费总归是要交的,总不能因为恐惧而将行动而一拖再拖吧。

对此,李老师给我们的建议是:看别人冒险,然后总结经验。

的确,冒险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自己绝不能做那个冒险的人。而要看着别人冒险然后自己总结经验。他相信总会有人安耐不住的,总会有人因为没有彻底摆脱韭菜思维而拿着火把冲进火药厂的。

第二:妄想自己能高买低卖

作者说,这是一种幻觉,因为仔细分析就知道,无论是最低点还是最高点,都只能交易一点点的量,如果再买卖,就只能以更低的价格卖,更高的价格买,也就是自己的买卖行为本身就硬生生地推动了价格的波动。

第三:骨子里认为眼前的标的无法持续长期增长

所以,他们无法长期持有,按奈不住地要快进快出。

听韭菜们口中所述就知道他们不是不知道所谓的趋势或者时机,他们也常常言之凿凿:现在是上行趋势,或者这是大趋势等等,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真正的趋势至少需要在一个上升与一个下降之后才能真正展现,就像下面这条曲线

所以,要想摆脱韭菜的命运,就要摆脱错误的观念。

说完观念,就要说到交易的时机了。

前面说到,韭菜总是判断错误入场的时机。那么是不是入场越早越好呢?

并不是。

作者说,越早入场越好是一种幻觉,它只适合很少一部分人。原因有以下几个:

1、早期投资的失败概率很大,根本不是普通人能承受得了的。

2、早期投资者,其实投不进去很多钱。或许是因为创业团队不需要有那么多钱,也或许是创业者不想允许因为某个投资者的投入占比太大而失去对团队的控制权。

3、也是最重要的,由于太早而缺乏流动性,所以注定只能成为长期投资者。

作者对普通投资者的建议是,不要相信自己能什么项目分析能力,也不要期望自己早入市,而要坚持一些亘古不变的大道理,比如只买卖交易量最大的那几只,比如相中了某个标的,先入市观察一年再行动等等。

最后,作者给所有交易者的建议是:不要把交易当做全职工作,尤其是拿薪水的全职工作。否则会把自己逼上一条反复交易,没有个人生活的不归路。

本书的解读就到这里。

回顾录音门事件,会发现此事对李笑来老师的影响并不大,并不存在文章一开始说的”跌落神坛”什么的,他在录音中所述有许多令人不舒服的地方,但是均属事实,所以李笑来老师从一开始就没想过也没有必要做什么忏悔和交代。

现在烟消云散,一切都明了之后,我们发现:其实最该反省的恰恰是我们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韭菜的自我修养》解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kig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