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挺经」十八个心法有个更高维度的逻辑:中庸。这个心法也是曾国藩回归儒家思想的一个表现。
人心是险恶的,奸诈的,各怀鬼胎的。而理想和原则(道心)又是非常精细而玄妙的。有且只有一条窄路,就是不偏不倚,公允地、坚定地选择中间的那一条道路。
这也是曾国藩一生最厉害的地方,他一次次逃开咸丰和慈禧的猜疑链,用的就是这个方法:就事论事。曾国藩的这个心法在「刺马案」上的处理上体现的更是明显。
同治九年,两江总督马新贻在光天化日,有无数卫士环绕身边的情况下,竟然在总督衙门外的比武场上被刺客刺死,刺客当场被抓。曾国藩被召见去处理这件事。
对于慈禧太后的当面问话,曾国藩有一说一,就事论事,绝不多说。朝廷派了刑部尚书郑敦谨和曾国藩一起会审此案。但曾国藩开诚布公找一起会审的郑敦谨,感化了他让他同意不再追查。
其实刺马案绝对不只是一个凶杀案,它关乎曾国藩此时面临的一个无比艰难的选择,关乎整个历史格局。
如果刺马案越扯越大,东南海防肯定保不住,洋务运动也办不下去了;如果把刺马案压下去,大清从此之后会进入一个不可改的趋势:中央权力削弱,地方势力变强,头重脚轻。
这个苗头曾国藩早都发现了。他就像走钢丝一样,游走在两个方案中间:既要捍卫这个国家,当仁不让,尽自己最大努力,同时又不希望因为自己造成了地方割据的趋势。毕竟他有颗圣人心,一心想做忠臣。
这就是做事,永远是在一条窄道里行船,能走多远算多远。我们人生亦是如此,左冲右突,最后只有一条窄路适合自己。
一个真正在做事的人,只专注在当下,就事论事,希望大家都能找到找属于自己人生的那一道窄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