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也是我自己不太熟悉的一个地方,有空的话希望结合<<深入分布式缓存一书>>来理解集群上的架构
一般用 redis 缓存技术的话,肯定要考虑如何用 redis 来加多台机器,保证 redis 是高并发的,还有就是如何让 redis 保证自己不是挂掉以后就直接死掉了,即 redis 高可用。
redis高可用一般有以下两种
- redis 主从架构
- redis 基于哨兵实现高可用
大多数高并发场景都是读多写少,主从架构的核心在于主写从读
111.pngredis主从复制原理
当启动一个 slave node
的时候,它会发送一个 PSYNC
命令给 master node
。
如果这是 slave node
初次连接到 master node
,那么会触发一次 full resynchronization
全量复制。此时 master
会启动一个后台线程,开始生成一份 RDB 快照文件,同时还会将从客户端 client
新收到的所有写命令缓存在内存中。RDB
文件生成完毕后, master 会将这个 RDB 发送给 slave
,slave
会先写入本地磁盘,然后再从本地磁盘加载到内存中,接着 master
会将内存中缓存的写命令发送到 slave,slave 也会同步这些数据。slave node
如果跟 master node
有网络故障,断开了连接,会自动重连,连接之后 master node 仅会复制给 slave 部分缺少的数据。
- 主从复制的断点续传
从 redis2.8 开始,就支持主从复制的断点续传,如果主从复制过程中,网络连接断掉了,那么可以接着上次复制的地方,继续复制下去,而不是从头开始复制一份。
master node
会在内存中维护一个 backlog
,master 和 slave 都会保存一个 replica offset
还有一个 master run id
,offset
就是保存在 backlog 中的。如果 master 和 slave 网络连接断掉了,slave
会让 master 从上次 replica offset 开始继续复制,如果没有找到对应的 offset
,那么就会执行一次resynchronization
。
如果根据 host+ip
定位 master node
,是不靠谱的,如果 master node
重启或者数据出现了变化,那么 slave node
应该根据不同的 run id
区分。
- 无磁盘化复制
master 在内存中直接创建 RDB
,然后发送给 slave,不会在自己本地落地磁盘了。只需要在配置文件中开启 repl-diskless-sync yes
即可。
repl-diskless-sync yes
# 等待 5s 后再开始复制,因为要等更多 slave 重新连接过来
repl-diskless-sync-delay 5
- 过期 key 处理
slave 不会过期 key,只会等待 master 过期 key。如果 master 过期了一个 key,或者通过 LRU 淘汰了一个 key,那么会模拟一条 del 命令发送给 slave。
redis哨兵模式原理
- 哨兵至少需要 3 个实例,来保证自己的健壮性。
- 哨兵 + redis 主从的部署架构,是不保证数据零丢失的,只能保证 redis 集群的高可用性。
- 对于哨兵 + redis 主从这种复杂的部署架构,尽量在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都进行充足的测试和演练。
- 哨兵集群必须部署 2 个以上节点,如果哨兵集群仅仅部署了 2 个哨兵实例,quorum = 1。
+----+ +----+
| M1 |---------| R1 |
| S1 | | S2 |
+----+ +----+
配置 quorum=1,如果 master 宕机, s1 和 s2 中只要有 1 个哨兵认为 master 宕机了,就可以进行切换,同时 s1 和 s2 会选举出一个哨兵来执行故障转移。但是同时这个时候,需要 majority,也就是大多数哨兵都是运行的。
2 个哨兵,majority=2
3 个哨兵,majority=2
4 个哨兵,majority=2
5 个哨兵,majority=3
...
如果此时仅仅是 M1 进程宕机了,哨兵 s1 正常运行,那么故障转移是 OK 的。但是如果是整个 M1 和 S1 运行的机器宕机了,那么哨兵只有 1 个,此时就没有 majority 来允许执行故障转移,虽然另外一台机器上还有一个 R1,但是故障转移不会执行。
- 经典的 3 节点哨兵集群是这样的:
+----+
| M1 |
| S1 |
+----+
|
+----+ | +----+
| R2 |----+----| R3 |
| S2 | | S3 |
+----+ +----+
配置 quorum=2,如果 M1 所在机器宕机了,那么三个哨兵还剩下 2 个,S2 和 S3 可以一致认为 master 宕机了,然后选举出一个来执行故障转移,同时 3 个哨兵的 majority 是 2,所以还剩下的 2 个哨兵运行着,就可以允许执行故障转移。
redis 哨兵主备切换的数据丢失问题
主备切换的过程,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
-
异步复制导致的数据丢失
因为 master->slave 的复制是异步的,所以可能有部分数据还没复制到 slave,master 就宕机了,此时这部分数据就丢失了。
-
脑裂导致的数据丢失
脑裂,也就是说,某个 master 所在机器突然脱离了正常的网络,跟其他 slave 机器不能连接,但是实际上 master 还运行着。此时哨兵可能就会认为 master 宕机了,然后开启选举,将其他 slave 切换成了 master。这个时候,集群里就会有两个 master ,也就是所谓的脑裂。
此时虽然某个 slave 被切换成了 master,但是可能 client 还没来得及切换到新的 master,还继续向旧 master 写数据。因此旧 master 再次恢复的时候,会被作为一个 slave 挂到新的 master 上去,自己的数据会清空,重新从新的 master 复制数据。而新的 master 并没有后来 client 写入的数据,因此,这部分数据也就丢失了。
数据丢失问题的解决方案
min-slaves-to-write 1
min-slaves-max-lag 10
表示,要求至少有 1 个 slave,数据复制和同步的延迟不能超过 10 秒。
如果说一旦所有的 slave,数据复制和同步的延迟都超过了 10 秒钟,那么这个时候,master 就不会再接收任何请求了。
-
减少异步复制数据的丢失
有了 min-slaves-max-lag 这个配置,就可以确保说,一旦 slave 复制数据和 ack 延时太长,就认为可能 master 宕机后损失的数据太多了,那么就拒绝写请求,这样可以把 master 宕机时由于部分数据未同步到 slave 导致的数据丢失降低的可控范围内。 -
减少脑裂的数据丢失
如果一个 master 出现了脑裂,跟其他 slave 丢了连接,那么上面两个配置可以确保说,如果不能继续给指定数量的 slave 发送数据,而且 slave 超过 10 秒没有给自己 ack 消息,那么就直接拒绝客户端的写请求。因此在脑裂场景下,最多就丢失 10 秒的数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