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冒坚持原创的457天 暖心治愈系,直面丧气开年!
豆瓣8.6分,位居豆瓣电影TOP250的经典治愈系电影《遗愿清单》,最近被日本翻拍。
2007年的原版由杰克·尼科尔森、摩根·弗里曼共同主演,老富翁科尔在公立医院的私有化改造事业中获利良多,也因此,在罹患癌症的最后时光,不得不受制于自己当初规定病房“一房两床”的做法,迫于舆论压力下只得与另一位病人老卡特同处一室。
汽车修理技师老卡特博闻强识,为了养育3个孩子,牺牲了年轻时要做历史教授的梦想。两位老人在生命最后一程里,结下了友谊。科尔偶然发现了卡特的“遗愿清单”,他决定运用自己的力量,让那些纸面上的疯狂构想,成为现实。
而此次日版的改编,保留了原有的梦幻架构,除了接地气的改编,神仙演员组合,更是大胆以女性角色来展现。
(一)当主角变成女性,除了原版的幽默,实现异想天开的畅快淋漓,更多了细腻和慢慢共情力
已经75岁的吉永小百合,是无数个为家庭付出和牺牲的女性的缩影。她饰演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忙到毫无私人生活可言,更别提曾经的梦想。电影开篇,一如往常的晚餐对话,充分展示了她日复一日,一潭死水,一地鸡毛的琐碎日常:
只会指手画脚的丈夫,从不会分担家务,习惯性享受她的照顾,又忽略她的感受——根本发现不了她的异常和欲言又止;因为打击,闭门不出的儿子;想要远离原生家庭的压抑,丢开包袱和束缚,寄情于工作的独立的大女儿只会偶尔电话问候。
所以,因为生病下周都要去住院的她,竟然发现无人可说,无法依靠,还在担心住院后丈夫和儿子的起居日常;独自住院,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命不久矣;还是像保密,不想给家里人添麻烦,小心翼翼。
反观另一位女主,天海女王,看似早就实现人生巅峰,一切都幸福美满。
多金干练,事业有成,还有帅气体贴的年轻老公——华丽风光之下,还不是一地鸡毛:
因为工作忙到没时间享乐,甚至不敢倒下,不敢软弱,根本也不会有自己的闲暇,去做想做的事;装作不知道老公的口是心非,想要自欺欺人,享受幸福的假想和甜蜜的谎言。甚至5年前罹患癌症,为了事业,不认输的个性让她硬撑了5年。
日本翻拍最经典的地方在于,在原版有的贫富差距和经历眼界的不同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东方文化中的共性社会问题,比如来自同性之间的相互误解和冲突:
像天海这样的独立职场女性,见过更广阔的世界,拥有更丰富无边的生活体验,也做出了很多杰出的贡献。所以只有这一种人生是充实且不无聊的吗?
实际上,小百合告诉她,就算做了一辈子默默无闻的家庭主妇,她也有高光时刻和成就感;平凡的人生也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作出很多并不被人看重的付出牺牲,她也要拼尽全力守护家人,一样是不应该被人轻视的努力人生。
没有绝对正确的人生选择和生活方式,有的只是同等对待日常的认真,踏实,努力,积极。
就像《醒来的女性》《第二性》《那不勒斯四部曲》这些经典书,并不是一味鼓吹作为女性,你必须怎么样生活;大家期待的其实是,社会更多的包容和可能性:
你可以活成世俗标准的样子,心安理得,享受这份平淡的幸福;但如果你有自己的个性,理想,追求,这个社会同样可以接纳包容你,绝不会否定你,强制你,舆论也不会压迫你去压抑改变自己的天性。
有的选择的人生,就是最好的人生。
(二)如何用更有意义的“生”,让自己可以更坦然面对“老病死”?
电影直面了“临终生活”这一沉重话题,却依然让人倍感温暖治愈和激励。就是因为“活在当下”的信念。
余华说,死亡只是出离了时间。
传智师父说,生死就如掌心和掌背,一面生一面死,都是你的存在。
所以,与其为终将会来的未知结局苦恼忧伤,倒不如多去思考“如何好好生活”。《遗愿清单》教会了我们最简单的几个方法:
1.勇敢尝试,哪怕异想天开。
十几岁生命就戛然而止的少女的遗愿清单,给了两个因为现实生活的一地鸡毛失去了想象力的成年人,一份梦想。明明瞻前顾后的小百合,也变得勇敢不纠结:因为再不开始,就没机会了。
去吃日本第一巴菲,面对巨大的冰淇淋和来自学生的羡慕,也单纯像个孩子,就更容易收获快乐;
学会分享,就会收获加几十倍的快乐;‘
去看元气满满的少女偶像演唱会,作为唯一70后的高龄代表,站到舞台最中央,再平凡也是闪闪发光的C位。
认真旅游,放下家庭和工作,专心体验埃及金字塔,尝试极限运动,和独处的宝贵时光。
有限的人生里,想做的事抓紧时间,行动起来,看喜欢的书,做想做的事,见想见的人,改变想改变的自己,毫无保留地热爱转瞬即逝的东西。列一个长长的心愿清单,或大或小或幼稚,都无所谓,然后就从现在开始一一实现。
去尽情热爱吧,去尽情体验吧,仿佛没有明天一般,不留遗憾。
2.原谅和宽恕:
生而为人,都会经历原生家庭的伤害,亲密关系中的矛盾。生而为人,大家都是从零开始,学习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为人爱人。
3.用更有意义的陪伴,拓展三倍时光。
这段经历虽然时间短,独行的天海佑希找回了需要已久的真正的陪伴;小百合也终于能真正和家人快乐地相处,分享各自的生命感悟,尤其是比起过去几十年的相处,反而在最后的时光,化解了心结,增添了加倍的美好回忆。
4.坦然面对“老病死”,就是个伪命题;
认清不能改变的现实,多看向积极正面的点,足矣。强大如女王,还是害怕一个人的孤独与凄凉,默默流泪脆弱。
不管人的一生,平淡还是精彩,漫长还是短暂,到最后,一定会有遗憾,不舍,不甘心。
平静太难太残忍。然而,当我真正面对死亡时,不是不害怕,而是我要比自己想象的勇敢;我们可能会出奇冷静地处理做选择,勇敢地支撑下去。真正与死亡打交道的时候,我们会比想象的坚强,因为必须坚强。
我们也只能接受不能改变的,调整自己。
所以奥修说,不要死的时候再去问神,什么是活着。
(三)普通人身心要如何应对灾难,伤痛和意外?
我们对《遗愿清单》中两位主角的经历有共鸣,但很难感同身受。吉本芭芭娜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前途艰险令人不愿正视。人有哪天不这样觉得啊?甚至连爱也不能拯救一切。
就像当下,很多人安全地隔离在家,无所事事,无心工作,而这一份漫长的无聊是多少人求而不得的平安,因为还有许多人,失去了健康、失去了工作、失去了生活、失去了挚爱。所以,也会出现群体性的抑郁情绪。同情、伤心、也许会想做点什么去帮助一下,但更多的是害怕,害怕自己也会突然陷入那样的绝境。
除了吃好睡好、创造条件锻炼,做好预防,普通人还应该刻意保持什么样的心态?
1.正视情绪。
人不是屈服于环境或外力,而是被自己的内心一再压垮的。
情绪是身体遭遇灾难时的正常应激反应,最好的方式就是面对,去真切地感受。因为所有假设都无法改变这个真实的存在,就像电影里,她们终于生命最后的时刻,在消极转为积极的经历中诚实正视自己人生,才真正做到了对自己释怀,和世界和解。
疼痛、恐惧、无助、悲伤,虽然很不幸,但只有不怀侥幸的心理去细腻的经历所有时,灾难才有可能变成了另一种不可替代的人生丰厚的收获。
2.不断失去,不代表要彻底放弃“追寻”和“得到”。
我们日常习惯了专注于“得到”,选择性忽视无法相提并论的“失去”。一旦遭遇巨大灾难或生死攸关,任何得到都显得微不足道。
虽然两位女主完成遗愿清单的行为,毕竟有主角光环,光是包机出游,变得有钱这两项,就是很多人终其一生的努力目标,自然增加了不可替代的人生体验。
那普通人呢?在艰难的时光里,我们能做的可能还是日复一日的琐事。微小,依然有意义。
所以,吉本芭娜娜在《厨房》的后记中感慨:只要活着,人生就会毫无阻滞地下滑向前,而这并非一桩太坏的事。即使际遇坎坷,也不是没有可能巧加利用,让自己活得有趣有味。为此,最好丢弃天真,保持骄傲,学会冷静。通过或多或少的努力,人们一定能够过上平静自喜的生活。
3.要时刻保持“治愈”的潜意识——治愈别人,和被人治愈
每个人因性格、经历、思考方式,甚至人生观不同,都会有不同的直面灾难的状态,这是没有可参考的共有模式。
经历本身不分悲观和乐观,这只是纯粹的经过和面对,一切必将成为过去,每个当下的感知就是活着的意义。不要在悲观处停留,也不要在乐观处逃避。
但相同的是,我们要相信“治愈”的可能性。能治愈别人的人,一定经历过漫长的自愈;如果曾经被治愈过,就会在心底生出一株不再惧怕的信念。这就是善意的循环。
(四)在各自人生的一地鸡毛中,寻找生活的小而美
我最好的朋友刚升级新手妈妈,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无限放大,个人时间被挤占到近乎于无。知道她在经历最无奈的过渡期和产后抑郁后,我们就抽大清早通勤路途中,以及深夜12点半,她终于打理好有关娃的一切,进行短暂的互动。
远程复工以后,我面对没有明确界限的工作,她则要开始为延期开学的孩子录制课程。比以前更无规律的忙碌:但我们还在坚持互动打气。
我会分享那些她没时间刷的剧,上的新课,总结的新的精力管理技巧,以及解锁的新技能,为了进阶,劳心劳力打拼的工作的种种;她会分享她逐渐重拾起的文艺爱好,比如水彩画,瑜伽,咖啡,烘焙,喜欢的Vlog博主,稳定生活里的小烦恼。
我们不会因为角色改变而产生认知偏差,因为见面减少而疏远;即使生活方式大不一样,我们充满了理解信任,因为我们都在各自的位置,认真生活,努力让自己和周围人快乐。
这种自我挑战当然累。自始至终,我们都不会跟对方说,这么累,别干了。或许是因着喜欢,或许是因为生活需要,至少目前我们努力坚持这种超负荷的平衡和兼顾;更因为那是我们想上进想争取的目标。
就像刚才,我还给她分享《厨房》这本书可爱的点:
“一个人要想真正自立,最好去弄点儿什么东西养养。比如抚养孩子啦,种盆花啦。在这过程中才会看清自己能力的极限,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我调侃她,养着孩子的你,一定会涅槃重生,加油~
她回复我,加完班,头晕眼花依然坚持深夜努力创作的你,就是我的榜样。
作者:小冒,热爱阅读,平均年读110+本书。
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10w+的野生写作者。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愿意写深度思考剧评的娱乐生活杂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