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知乎看到一段对很多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的回答,颇有感触。
那个经典回答的大意是:
生活的苦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无论如何只要还生存着,行尸走肉也可以得过且过,最终习以为常,可以称之为钝化。学习的苦在于,你始终要保持敏锐的触感,保持清醒的认知和丰沛的感情,这不妨叫锐化。”
生活的苦大多是可重复的,而人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持续经历同样的苦时间久了,痛苦的体验和效应会逐渐减弱,让人进入习惯性无助的状态。这种状态虽然不是特别舒服,但久而久之也不会特别难以忍受。
但是,学习的苦是非重复性的。学习本就是认知边界不断扩宽的过程,需要你主动思考和汲取。而学习的内容往往是循序渐进,不如生活的苦那样重复,所以你无法进入麻木的状态,而是需要不断面对新的知识和学习目标。
一个是眼前伸手可得的欢愉和快感,一个是延迟满足感的精进过程。
毫无疑问,很多人会选择前者,毕竟这个世界上愿意主动给自己找罪受的人总是少数。
以上,当时看完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而最近一月工作劳累都没怎么好好学习与思考,而看到樊登演讲的一个小视频更是扎心了:你知道十年了最可怕的什么吗?不是失败而是你这十年碌碌无为,现在的你和十年前的你没什么改变!
忙,我忙。好像一忙就有了很多借口,然而在你想过的生活面前任何借口都是苍白无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