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芸众生,往来熙攘。
为什么只有极少数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这些人到底哪些方面与别人想法做法不一样?下面这个真实案列必定对你有深深启发。。。。。。
我以前在成都百花潭公园附近偶然结识《明日周刊》杂志副主编袁大哥,因为我们都是搞文学创作所以很投缘,常在百花潭公园、浣花溪一起品茶交流!他给我讲起圈内一个有趣故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26617/1431f15c8be891ba.jpeg)
成都有一个人叫王琦,原来只是一个普通的策划人员,平时只为一些三流的企业做做文案、宣传、创意 之类的工作。但他有个梦想:
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策划名流。
要成为一个策划名流,就必须要让别人知道你。要让别人知道你,就必须推销自己、宣传自 己,把自己卖出去。怎么卖?他发现一种 现象:那些名人、成功企业家,在开始成名之前, 都是把自己先卖给媒体, 经过媒体的宣传,再把自己卖给社会, 卖给消费者。那么,卖什么呢?
他在市场上转了几圈,发现一种现象:所有的企业招聘人才都是一个模 式,都是企业挂牌招聘人才,企业高高在上,工资由企业说了算, 一旦人才被录用,这个人才就成了企业的私有财产。人才市场口口声声说:招聘和被招聘是平等的。实际上并不平等,都是企业说了算。于是,他决定抓住这个“不平等”为突破口,来一个
热点新闻事件,把自己卖出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26617/e858af5820a89d9b.jpeg)
他在家里关了三天三夜,搞出了四个创意:
1:挂牌突破——人才挂牌招聘企业:既然企业可以挂牌招聘人才,那么,人才也可以挂牌招聘企业,这样才叫平等。
2:定价突破——人才自我报价:过去,待遇都是企业说了算, 那么,人才挂牌招聘企业,也可以自我报价,企业主接受,则签 约;不接受,就下一个。
3:求职突破——企业向“诸葛亮”求智:既然是人才挂牌招聘 企业,那就不是向企业求职,而是企业向人才求智。
4:在调研过程中他发现一种现象:一些企业重大的决策,一年顶多 1-2 个,如果一个“诸葛亮”似的人才为一家企业服务,就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只有为多家企业服务才能够提供人才的使用率,对社会的贡献会更大。 所以,人才不应该成为企业的私有财产,应该为整个社会服务。
他把这“四个创意”整理成一份材料,写好稿件,抛给了《成 都商报》。总编一看,拍案叫绝。第二天,在头版头条刊登了记者的文章:副标题是:时薪 100、日薪 1000、月薪 10000。主标题是:一打工仔在蓉城叫板:谁来聘我!文章最后说,这四个转变为节约人才资源,合理利用人才资源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第二天,《成都商报》又跟踪报道,刊登出这样一篇报道:高价求职的王琦找到“组织”,一个广告公司拍板!我聘你!
王琦接二连三,天天占据显要位置。王琦的报道,在成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华西都市报》和《成都商报》是竞争对手,两张报纸都办得不错、卖得很火,他们之间互抢新闻、互抢读者。《成都商报》这条爆炸性新闻出现后,《华西都市报》的总编也不甘落后,立即投入到王奇的新闻报道中来。当时,《华西都市报》刚结束“百家企业成都大招聘”话题的讨论,总编当即做出决定:一定要抓住王琦标价卖自己这一话题,结合百家企业成都大招聘的话题,再次展开人才价值大讨论。
《华西都市报》当天就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林中飞来一只独唱的“鸟”》,“关于‘王琦新闻’的再思考”,并连续报道。一时间,成都各家报刊、电视台像炸开了锅,形成了一个大合唱。
王琦天天占据新闻媒体的主要位置,成了一个新闻人物。全国各家报刊也纷纷转载,采访他,王琦一下成了一个名人。很多企业慕名而来,请他出山为公司号脉,请他演讲,王奇一下子就打进了策划界,成了策划界的名流。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26617/434001581daaa19f.jpeg)
讲到这里!你或许有点感觉触动。
还是把这层纸捅破了吧!
结果导向,逆推思维
是事业成功者的共同思考特征!
大多数人做事习惯性思考——
我有什么条件就做什么事。
事业成功者在草创时就习惯思考——
我要做成什么事需要借助哪些条件?
蒙牛初创时!
脑白金生产前!
阿里巴巴成立初!
他们都是运用了————
结果导向,逆推思维
愿你我共修!共赴丰足
感恩!
![](https://img.haomeiwen.com/i16226617/3ae368b3b7760f77.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