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儿童心理学家曾说:“如果父母只需要学习一种能力,那应该是倾听。”
倾听是所有亲子沟通中比较难做到的,因为作为父母,我们总是着急想要去帮助孩子,改变孩子,我们迫不及待的向孩子表达我们的观点和想法,而忘记了去倾听孩子,去听一听他们内心世界的声音。
有效倾听这张工具卡有四个要点:
1.当孩子试图跟我们沟通时,我们要觉察自己是否有忽视、打断、建议或是命令孩子。
有些孩子抱怨说:“想和父母沟通,但是爸爸妈妈总是看手机,敷衍着,或是很不耐烦的让我到一边去等等,压根没想听我讲话。”你有这样的行为吗?赶紧把手机放下吧。
别着急打断孩子,听完整才能懂孩子、能感同身受。抱着“空瓶子”的心态来听,不要在心里留下预设,否则会过滤掉重要的信息。
2. 停止说,只听。
我们要安静地听孩子讲完,不要用打断干扰了孩子的表达。孩子的讲话实际上是一个梳理的过程,说不定等孩子自己讲完,就知道该怎样解决问题了。
安静的倾听给孩子营造了一个安全的倾诉环境,让孩子能畅所欲言。
家长可以使用“你能给我举个例子吗?”“还有吗?”这样的引导性话语来吸引孩子倾诉更多。
需要注意的是,倾听不仅仅是听孩子说,还要接纳孩子发火、哭泣等非语言表达。孩子的激烈情绪有时会触发我们内在的情绪,以至于我们都有了比较大的情绪起伏,记得提醒自己——孩子不是在针对我们,只是在表达TA遭遇的困境,希望从我们这获得支持。
3. 听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并将其表达出来——深度倾听。
比简单倾听难度更高的是听出孩子没有说的、内在的情绪和需求。
比如,孩子对你说:“妈妈,你陪弟弟的时间比陪我的多!”听到这句话以后,你听出孩子的需求了吗?你可以问孩子:“你是不是希望妈妈多陪陪你?”
深度倾听,理解孩子的感受被称为共情,它的意思是我理解你的感受,我懂得你的需要,并且能把这种理解表达出来。当爸爸妈妈对孩子共情时,孩子能感觉到他被感受到,会被理解。
4.当孩子说完之后,我们问问他是否愿意听我们说。
此举的要点在于——父母的说要放在孩子的说之后,用倾听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后再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寻求对双方都管用的解决方法,在双方流露真情实感的表达以后,情绪平和了,再用理智脑,分析、研究解决问题,更清楚对方需要的是什么。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其实他需要的只是一只善意的耳朵,给他提供支持和倾听,父母的倾听是陪伴,也是理解,能够让它释放出不良情绪恢复正常的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能获得我能面对生活的坎坷,这一种坚韧的品质,和我能从沮丧中走出来找到解决办法这样的能力感。这些在倾听中被培养出来的品质,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