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或许传统的历史哲学原本就有瑕,不善于运用区分功过的辩证法。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或许传统的历史哲学原本就有瑕,不善于运用区分功过的辩证法,善于盖棺定论,往往是凭最后做的几件事评判一个人。
成于义,败于义,只叹生不逢时――谨以此篇浅析秦之文信侯吕不韦
幼时看过《寻秦记》,剧中吕不韦权倾朝野,老谋深算,实则一反面人物,自此心中对吕不韦有了粗浅的反面印象。此时想来,一个历史上的名人,并非一开始就阴险狡诈的,也并非对所有人都阴险狡诈的,历史书也有提到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可见吕不韦也是由很大贡献的。
近期,《大秦帝国》中看完吕公自幼年起家直至洛阳饮鸩自尽,终为不平凡的一生,只叹成于义,败于义,生不逢时。
成于义,败于义,只叹生不逢时――谨以此篇浅析秦之文信侯吕不韦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卫国濮阳(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封爵文信侯。主持编纂《吕氏春秋》汇合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
助田单复国,“义商”名号初露锋芒
前284年,燕、秦、赵、魏、韩五国发军攻齐,于济西大破齐军,斩杀齐将韩聂,其余四国相继撤退,唯燕国与齐有世仇,燕国将领乐毅出兵攻占齐都临淄,再于半年内接连攻占齐国七十余城,灭了齐国,仅剩莒(今山东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两座孤城未能攻克。
田单率族人以铁皮护车轴逃至即墨,被推举为城守,即墨全城军民由田单率领抵抗,双方交战五年,乐毅强攻不克,改采包围策略田单利用连环反间计,致使燕王派骑劫取代乐毅。
成于义,败于义,只叹生不逢时――谨以此篇浅析秦之文信侯吕不韦
田单又用反间计令燕军挖掘齐人城外坟墓、焚烧死尸,即墨齐人见状痛哭流涕,恨得咬牙切齿纷纷向田单请求,誓与燕军决一死战,田单见时机成熟,集中千余头牛,夜间下令点燃牛尾,五千精壮勇士紧随其后,大破燕军,田单率军乘胜追击,尽复失地七十余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火牛阵”。
看到这段历史不免疑惑,即墨一海边小城怎能坚守五年,事后得知一方面有楚国暗中支持,另一方面商贾吕不韦以家族财力为支撑,从中原买来粮食一海船一海船的粮货兵器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即墨守军,几近破产,直到田单复国,吕不韦“义商”名号得以打响,取得齐国海盐的贩运权,后又从事兵器制造,财富之广超越家族自经商以来所赚总和的千百倍,抵得上一个诸侯国。
赵国结识子楚,“奇货可居”初显政治才华
长平之战武安君白起坑杀赵国降卒二十万,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原本质于赵国的赢异人(化名子楚)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对秦国来说,赢异人死了比活着更有价值,如果被赵国折磨致死,秦正好以此为由灭了赵国,赵国也深知秦国意图,秘密保护赢异人,底线是不死,但也不能太好过。
成于义,败于义,只叹生不逢时――谨以此篇浅析秦之文信侯吕不韦
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在平原君府邸见到前来诉苦的赢异人,认为其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奇居,以待高价售出。之后结识赢异人,拿出五百金送给赢异人作为日常生活和结交宾客之用,更愿倾其家产帮助。期间,吕不韦回乡发现大量别国逃难的隶农,劝族人舍地免灭族之难,在吕庄进行变法。
前260年春天,吕不韦踏上了西去秦国的漫漫官道,开始了一条亘古未闻的谋国之路。他拿出五百金买珍奇玩物送给秦太子夫人,宣扬子楚之贤良后来子楚被秘密立为继承人。
立储容易离赵难,赵国平原君时刻严防子楚逃离赵国,希望届时能从中得到对赵国的好处。吕不韦在赵国选取了一姿色非常漂亮而又善于跳舞的邯郸女子赵姬(还有一说是吕不韦的未婚妻),子楚看到此女后非常喜欢,请求把此女赐给他吕不韦很生气,但转念一想,已经为子楚破费了大量家产,于是就献出了这个女子。后来赵姬生下儿子名政(秦始皇赢政),子楚就立此姬为夫人。
以死报恩,数百义士护送入秦
吕氏商社历来押运货物均有护卫,护卫头目荆云原本是一死囚,被吕不韦赎回,数年后荆云招揽了一大批重义之士成立吕氏商社护卫队,从无差错,且分文不取。
子楚归秦前夕,因事情败露,吕不韦、子楚只好连夜逃离,平原君亲率军队前去抓捕,此时荆云带数百蒙面义士顽强抵抗,直至吕不韦和子楚到达秦军大营,数百义士无一幸免壮烈牺牲,揭开面具均早已自毁面容,以报吕公知遇之恩,吕不韦见状悲痛昏厥。
以义待人,别人自当以义相报,吕公识人慧眼能有此等深厚交情的义士相左,足以显示其为人。春秋战国时期,总感觉有记录的人都是不惧死之人,有因一句话自杀,有因一个承诺把自己人头奉上,以及战场百万之众冷兵器厮杀,视生命如草芥一般,或许是大环境如此,始终在饿死、吃饱之间徘徊,除了大富大贵之人,均没有达到享受的地步。
我们如今已经没有“饿肚子”的困扰,都处于吃饱和享受之间,更有甚者追求刺激来折腾自己的生命,多么可悲。
咸阳商战六国商人,义举名震六国
关中霖雨肆虐,民众几近颗粒无收,六国商人先压低粮价物价后,一夜飞涨,老秦人怒不可遏,打砸六国商社,吕不韦及时开咸阳南市,有齐国田氏与赵国卓氏以及家族财力支撑,以极低的价格打压六国商社,每日落三成,六国商社认为秦国朝无大才,野无大商,正是商战良机,力求在粮战上给秦国当头一击,于是原本一场寻常的买卖交易骤然变为六国商战复仇,纷纷赔本降价。六国商家跌价的真正图谋是撑到谷底把秦商打垮后猛然提价,而后十倍百倍地捞回。
一日,天色拂晓时分,万千年轻力壮的老百姓拥进了六国商社,到得午后时光,偌大的商社存货被一扫而光,六国商人们尽皆铁青着脸色愣怔在街上,直觉天旋地转……,此时六国商人意识到货物被南市商社雇了秦人把运到南市货棚,六国商社组成合纵同盟,企图第二天把咸阳南市掠夺一空,之后提价。
不说六国商人一夜忙碌,只说次日清晨连绵牛车马队从咸阳四门涌进了南市,却惊愕发现粮货从原本的平价两成涨到了平价两倍且多两成,整整涨了二十成,六国商人一狠心义无反顾地一扫而空。
六国商人依然没有意识到南市商社有吕不韦在背后操纵,认为南市若想反吞翻市,更无可能,决议后日开市限货提价一成,一日一成,十日十倍,明春涨到二百成。不料第二天还未开市,秦人便堵在门外,昨日吞回的粮货尚未库藏又吐得空空如也。六国商贾们大为沮丧,顾不得聚集商讨,一番忙碌盘算,一吞三吐,大多商家都亏了三四成本钱,谁家生意越大,谁便亏的越多。
此时,斥候来报:“密领咸阳南市者,吕不韦也!此人多经商战风浪,未曾一次败北,若非方起之时数年全力援齐抗燕,早成天下第一巨商。”六国商贾恐吕不韦执秦市彰显功劳,致六国商贾于死地,六国大商都是世代累积的资财,均不想眼睁睁将祖宗基业拼个精光,决定避开吕不韦锋芒,纷纷决定离开秦国。
片刻之间,吕不韦领着吕氏商社总事前来拜访六国商人,讲诉其念及秦人突遭天灾以及商道大义,恐秦人因商家囤积粮货而难以度灾秋种,故而督导南市与六国商社周旋。如今,秦人度过难关,六国商贾入秦百年,周流财货有大功,决定退还六国商人亏损本金并送利一成,只盼六国商贾不要离开秦国。
次日,吕氏商社如约退还本金并奉利一成,六国商社坚执谢绝利金,吕氏总事反复拜请,商贾们无奈,最终只得收了立冬之日,六国商社重新开市,商社总事与资深商贾百余人大宴吕不韦。自此,吕不韦“义举”名震六国。
蒙骜支持,蔡泽让贤官居丞相,不韦化周有长策
秦王赢柱临终前,此时作为太子傅的吕不韦为辅佐子楚不得不站到了前台,安抚王后、寻求军方上将军蒙骜支持,仓促安定乱局,保得赢异人顺利上位,更因为人豁达爽朗、不拘小节和蒙骜成为至交,新王登基官居丞相。之后又自比文种,把蔡泽比作范蠡,让蔡泽说出了那句“范蠡之志,不在丞相!”成功地化解了蔡泽对让出相位的不满,更是打消了蔡泽离秦的念头,让蔡泽做他擅长的事情,从而实现自身的真正价值。
公元前256年,韩国第二次“政治乌龙”上演一肥周退秦,将两座秦军西出必经的两城割给周天子做贡礼,并出兵八万给天子交由周天子统帅,认为秦顾忌周天子王师,王师一出秦军必退,结局是:非但导致八百余年的周王朝正式灭亡,九鼎归秦,韩国自己也一举丧失十二万军队。
周人入秦,原本的贵贱身份如过眼云烟,只有老秦人秉性能适应的商鞅之法,在洛阳王城遇到了水土不服:民无贵贱皆服徭役、什伍连坐法、民遇天灾不救、周朝太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日积月累,周人终于发作了,联合六国对抗秦国,周人对秦法的水土不服,在几十年后赢政统一六国后仍然存在,也为大秦帝国的灭亡留下了伏笔,这是后话了。
吕不韦上书秦王赢异人:盖周人特异,王道久远,望重天下,故能以微弱之势而存乎战国矣!我以实力灭之可,我已强法初治不可也。……臣拟四字方略:化周入秦。秦法为本,力行经济,缓法民治,分而治之,磨合入秦.具体言之:留祭祀之地,改其嫡系,另立周君;王族迁秦国腹地,周君领新嫡系留居宗庙之地.此谓夺其势而安其民,缓强法而成我事也。……为长远计,秦国若不自此彰显秦法包容四海之博大,日后灭得六国,亦难免酿成汹汹祸乱也!
被封文信侯食邑万户,仲父当国
赢异人大赞吕不韦化周方略思虑深渊,命吕不韦全权处置,王书宣布:封吕不韦为文信侯,以洛阳十万户为封地。
不久,秦国上将军蒙骜(蒙恬祖父)率二十万大军破赵、破魏直逼齐国边境,不料被信陵君率六国合纵之军血战抵抗,秦军大败按大秦律法:上将军蒙骜,大将王陵、王均当处斩刑,后来灭了赵国、韩国、楚国的将军王翦(魏国、齐国为王翦之子王贲所灭)应贬黜卒伍。
如此以来,秦国大将将不复存在,秦王赢异人大为震惊不久,吕不韦上书秦王:当此之时,非杀将可以明法,非严刑可以固国。当效秦穆公成法,昔年秦军大败,穆公不杀孟、西、白三将,而与将军大臣共担过失,使孟西白三将骄躁尽去而秦国再胜。
战败处置,丞相吕不韦及其属署处罚最重,理由是:没有探察六国合纵,自此战败危机得以解决。亦正亦奇,自商鞅变法以来,秦法百年传统被吕不韦破了。
公元前247年,秦王赢异人归天,特命:吕不韦复文信侯爵,领开府丞相总摄国政;太子赢政即位,加冠之前不得亲政,当以仲父礼待文信侯,听其教诲,着意锤炼。
引郑国修渠为秦强大奠定根基,荐嫪毐于太后埋下祸根
此时赢政尚处少年,韩国使出“疲秦计”:派出了天下最有才华的治水大家郑国入秦,为秦国筹划并主持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图谋大耗秦国资财民力,使其不能征发大军东出灭韩。
秦国对此毫不知情,水工郑国受到吕不韦的推崇,开始筹划修建郑国渠,郑国也因秦国水利工程破具挑战性,因此对此水利工程也是全力以赴,至吕不韦自杀后,赢政虽得知郑国原为韩国“间人”,但后来仍给予很高的信任,结局是:秦国因这项长达四百余里的大型灌溉工程的成功而富甲天下,国力大增,为消灭六国奠定了最坚实的根基。
成于义,败于义,只叹生不逢时――谨以此篇浅析秦之文信侯吕不韦
赢政生母赵姬原为吕不韦情人,赢异人死后,留下年轻的赵姬寂寞难耐,经常在寝官私会吕不韦,久而久之,吕不韦担心事情败露,便以各种理由不见赵姬、之后,为稳住赵姬,便送其一个假阉人一一嫪毐,赵姬喜欢的不得了。不料嫪毐私心膨胀,一步一步向赵姬要权,赵姬也一步一步顺从他,直至成为赢政的假父,最终因造反被赢政所灭。
吕不韦引荐事件被赢政所掌握,但赢政引而未发,直至涉及秦国治国方略时,吕不韦主张《吕氏春秋》政略,赢政主张维护商君变法,歧路在前,国法不二出,此时赢政搬出吕不韦这一生唯一的“败笔”,顺势罢免其丞相之位,保留文信侯爵,迁洛阳封地以为晚居。
编纂吕氏春秋,一字千金,实为补秦法之不足,可保大秦万世不灭
《吕氏春秋》分为三部二十六卷,以道家思想为主干,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书成之日悬于国门,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但无人能改,此为历史上著名典故“一字千金”的由来。此次事件也是吕不韦在民众中宣布自己施政方略的一个举动。
成于义,败于义,只叹生不逢时――谨以此篇浅析秦之文信侯吕不韦
吕不韦认为商君之法治秦,其根本之点在于应时变法,而不在固守成法,应时而变,图存之大道。《吕氏春秋》正在补秦法之不足,纠秦法之缺失。百余年来,商君法制之缺失日渐显露,其根本弊端在刑治峻刻,不容德政,目下秦法失之过严,可成一时之功,不能万世之厚。
虽未通读吕氏春秋,但其融合百家之举值得推崇,21世纪的今天,根本就不存在百分百坚守儒家、坚守法家、或坚守其他家学说之人,你我都是杂家――即融合古今中外各种优良的学说。商君之法的确应因时而异、因国而异,后来赢政一统天下之后,六国贵族、儒家士子、民众纷纷表现出对秦法的水土不服,据说赢政后期也有了“减赋税、轻徭役”这一秦国向来不屑的“大仁不仁”的念头,也只能是据说了。吕不韦倡导将国家分成几十个莞尔小国是否可视作现代西方联邦制的雏形,历史并未实践,不好妄自评判。
总之,《吕氏春秋》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以及它所保留的科学文化方面的历史资料,成为了解战国诸子思想的重要资料,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
贬黜洛阳,六国大商感念当年义举,车马塞道门庭若市,引来杀身之祸
吕不韦抵达洛阳,意料不到的是,蔡泽带着大量宾客迎到了三十里外,宾客中既有六国使臣,也有昔日结识的山东商贾更有慕名而来的游学士子,吕不韦设大宴款待。
大宴堂皇风光地持续了整整三日,宾客流水般进出,名目不清的贺礼堆得小山似的。趁着酒意,山东六国宾客诋毁秦政,纷纷邀吕不韦到本国就任丞相,均被吕不韦一一拒绝。
吕不韦大宴宾客的消息传到赢政耳朵,赢政派蒙武(蒙恬父亲)宣读王书,责备吕不韦以罢相之身与六国使臣接触,封地洛阳还不知低调行事,责令吕不韦及其眷属族人立即徙居巴蜀。
吕不韦惭愧至极,于是饮鸩自杀……
成于义,败于义,只叹生不逢时――谨以此篇浅析秦之文信侯吕不韦
纵观吕公一生,他利用家族资本,以小博大直至成为倾国巨贾,是经商的高手;他以举家财力支撑,援齐、扶持子楚、智斗六国巨商,是义商的典型;他没有在治国的大政方针上出现失误,是从政的高手;他按照约定于加冠之年还政于赢政,是大义的举动;这样一个人,却在情感的小圈子里丧失理性、迷失方向,导致身败名裂,令人深思!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