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写作都比较随意。具体表现为在内容上是生活点滴的记录,凭感觉想到什么写什么;在结构上没啥规范,平铺直述为主;在修饰上几乎没有,全是大白话。写作的文字数量在积累,但是写作水平一直原地踏步。如同一定程度上的重复劳动,在达到熟练度后边际效应递减。按照刻意练习的理论,处于舒适区,而不是练习区,最终获得的能力面积是不变的。
在练字方面也类似,坚持临帖一年有余,临帖主要是简单的照着描,止步于描得很像,而没有研究字的写法,对写得不好的地方针对性的练习。结果是在拿开字帖后,写出的字更难看了,字帖字形模仿不足,混合原有的写字风格,处于一种比较别扭的中间状态。在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的相似性,在生活工作的不少技能中都存在“差不多先生”的状态。刻意练习的道理是知道的,真正的运用和执行的却没有多少。也印证了网上网络流传的名言“学了那么多,依然过不好一生”。
刻意练习的难点在于跳出舒适区,人的天性是喜欢待在舒适的地方,与天性对抗难,也是导致执行力差的主要原因。码字比较简单,组织语言很费神;描字很轻松,写字有些费劲。找到紧临舒适区的练习区是关键,降低不适感,逐步扩展舒适区的地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