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侠麦克元
一本书,也有它的“过往”。
今天想要给大家分享一本关于宪法的书——《继往以为序章》。书作者是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研究宪制理论与历史变迁领域的田雷。书名就来自于“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书里有作为宪法学者应当如何研究宪法,也有宪法发展的历史流程和发展历程。不仅有方法的解读,还有实践的分析。读完这本书,你也能从中收获中国宪制发展的历史与真实。这本书是让你了解中国百年来宪法制发展的历史脉络,不可或缺的一部好书。
书分两大篇“方法篇”(5篇文章),“实践篇”(4篇文章)。上编篇幅虽多,但是文章短小,下编4篇文章,是对中国宪法实践的一个概述,内容写的不仅有趣,还能在历史事实当中收获宪法的发展路线。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
何为宪法?宪法是母法、是根本大法,是法律体系的基石。正如作者所说:宪法是基础的基础,失去宪法,就会失去一切,若是没有了成文或者不成文的宪法,一个政治共同体就会进入秩序的黑洞—无法无天。
我们要发现中国宪法理论,在法学界存在着一种“接轨”心态,也就是不加区别的拿来主义,不管适不适合中国的实践,觉得只要是外国成文里所写的好像就特别适合中国,好像把条款写进去就万事大吉了,就“宪制”了。这是作者一以贯之批判的理念。
重新发现中国宪法,要从全球的视野来发现,绝不是什么闭关自守。在外来宪法制度影响下,被作者称之为“知识上的洋务运动”,是一场不平衡讨论和研究。当一场讨论和研究的逻辑开场如果是错误的,或者说导向是反方向的,得出的结论往往也是反方向的结论。并不能真正的推动中国宪法的发展,反而是“挟洋自重”,在学习上也成了“邯郸学步”。这些行为作者是拒绝的,看后我也是拒绝的。
中国宪法的展开,有着本国度的特点,一味的照搬不过是以洋为本,忽略了中国本身的特质,用外国人的“心”来解释中国的宪法,认为得不到某种司法机制的实施,就是有宪法而无宪制。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我们可想而知。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
从晚清时期的宪制开始,介绍了中国成文宪法的发展,从历史史实里,你会发现这个看似外来的物体有着被外国理论指导的重要影响。
从“百日维新”到晚清宪制改革,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到《中华民国约法》,从“五四宪法”到“八二宪法”,中国的宪制建设,亦步亦趋的走到今天。从后来的微山湖几十年的权益划分到香港回归前的中英博弈和回归后黑恶势力的恶意解读,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意思的道理。站在中国的大地上为中国说话,还是站在中国的大地上替外国说着话,得出的结论会是截然相反的。也是能否为这个大地上的人民所接受的一个通道。
从“实践篇”,看中国宪法的制度发展,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中国宪法制度的发展和实践。
2022年是“八二宪法”的四十周年,也是中国宪法制度发展的又一个十年节点。中国人为中国人说中国话,这是我们每一个人要做的。正如作者所说:我们的宪法学者是否有勇气、能力与想象力去发现我们自己的宪法?
阅读完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宪法的过去和现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破除了之前那种朦胧和无知,对中国宪法的制度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如果想要破解迷雾,走出西方的概念理论陷进,这部书绝对值得你一读。
最后重申一下,我不是法学上的专业人士,只是分享我看过这本书的一些小小感悟和体会,我是作为一个学问的人士来看待书中的内容,多有纰漏请指正批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