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古诗多年来,我觉得老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习是个循序渐进过程,着急不得,就像开车要一档升到二档、二档升到三档,一档档往上升不能越级。熟读唐诗,我觉得古人的熟读就是我前面文章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写古诗,先学写五言七言,熟练后再学写五律七律。
五言学王维,七言学李白,律诗学杜甫。
学写古诗,一方面要熟读唐诗,一方面要从平仄押韵去琢磨学习。
今天分享一个我的【兴趣学习法】——先学写集句诗。
【集句诗】——即搜集几首不同古诗中的句子,组成一首新诗。
这个方法一来是有趣,二来相对简单。
举例:
日照香庐生紫烟,
朝辞白帝彩云间。
若非群玉山头见,
将登太行雪暗天。
先问一句,诸位熟悉这首诗吗?
熟也不熟吧,熟的是这几句都听到过甚至很熟悉,却不是一首。
这就是从诗仙四首不同的诗中提取而来:①押韵②平仄粘连相对。③有关联。当然越自然越贴切越好。
第一句来自: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第二句来自: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第三句来自: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清平调》)
第四句来自: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暗天。……”(《行路难》)
集句练习让我们对古诗熟悉,也会对平仄更透彻。不懂平仄押韵是无法集句的,所以集句诗也是逼我们先通平仄押韵,还要知道句与句之间的粘连相对。
新韵中的“平”就是普通话一声二声,“仄”就是三声四声。“韵”就是尾字的韵母发音,押韵就是要同韵或近韵邻韵。
“粘连”就是第2句与第3句开始要平仄相连,就是说上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下句就要“平平仄仄平平仄”。“相对”就是偶句与奇句平仄相对,即第2句对第1句,第4句对第3句。律诗第5句粘第4句,第6句对第5句,第7句粘第6句,第8句对第7句。
简单说我这首集句诗【日照香庐生紫烟,朝辞白帝彩云间。若非群玉山头见,将登太行雪暗山】。这首集句诗意境差太多,主要是平仄押韵。
就以熟悉的《望庐山瀑布》为例说下平仄押韵,和句与句的粘连相对,诗友们也可对照这首集句解读。
日照——仄仄(两个四声)
香庐——平平(一声二声)
生紫——平仄(主要看第2、4、6个字的平仄)
烟——平韵(韵脚an)
遥看——平平——与上句头两个字的仄仄相对(看字以前读平声,可以留意下)
瀑布——仄仄
挂前——仄平
川——平韵——韵脚(an)
飞流——平平,与上句的遥看——平平粘连,
直下——仄仄,与上句瀑布仄仄粘连
三千——与上句前川平平粘连,因上句此处不能三连尾,即不能三连续平音,也不能连续三个仄音,这是为了抑扬顿挫。
尺——仄声,第3句,或律诗中的5句7句最后一个字必是仄声字。
疑是——平仄,相对上句的——飞流——平平
银河——平平,相对上句的——直下——平仄
落九——仄仄,相对于上句的——三千——平平
天——平韵——韵脚(an)
这首诗头两个字是日照——仄仄声,第2个字是仄,即仄起,首句押韵,所以是仄起平收押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