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第一次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陈列在玻璃后的骸骨触目惊心,年纪太小忆起当年感受是伤心与害怕;
2011年,第二次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新建的场馆庄严肃穆,300000的数字寒颤不断,从预约入馆到结束离去,眼泪始终含在眼眶,读介绍、看影片、参观旧址,这座被我视为第二故乡的古城中遭遇的这一场浩劫令我心疼。
2021年,无意中遇上《南京大屠杀》,知道了一位叫做张纯如的女子。
就如书中的序言所述一样:忘记过去的人必将重蹈覆辙。
2014年中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城在当天都会鸣笛哀悼30万死难同胞。
提及这一段不被日本政府承认甚至狡辩美化的历史,在西方世界逐渐被遗忘的时候,美籍华裔的战士张纯如拿起了手头上的笔,通过搜集大量资料、走访当事人和幸存者、考察历史形成的动力和过程,有根有据系统化地阐述了南京大屠杀这一人间浩劫。
阅读这本书的状态是一气呵成,阅读过程中经历心惊动魄、疑问不断、醍醐灌顶三个过程,可以这样说我从来没有这样读过这样一本历史书,作者是用尽全力在阐述这个历史事件,并从地理、文化、政治与经济的较量中分析事件背后深层次的问题。
如果说参观南京大屠杀馆是感性了解事实的真相,在参观的过程中我始终不能明白为什么同样是人类,日本军队怎么能那么残忍地对待同类?只是因为他们从小就进行的武士道教育吗?为什么当时民众和军人人数远远超出侵略的日军人数,怎么不团结起来一起反抗?为什么西方世界对于纳粹营的史实如此客观真实而对南京大屠杀却寥寥数语?为什么日本政府依然否认辩解他们曾经犯下的错?这些疑问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迟迟得不到解决,而我也懒得查阅思考其中的深层次原因,但在这本书里作者一一解答了我所有的疑问,从时代的背景,当时中日政府的政治立场、国家文化,结合外国友好人士日记、照片视频材料、幸存者的讲述,字字血泪,深刻揭露了人性扭曲后的残忍与不耻,事实真相背后的历史教训。就如书中所总结的三个教训:
1、人类文明本身十分脆弱,如同薄纸。
2、权力在种族灭绝中所起的作用。“权力导致杀戮,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杀戮”
3、人类心灵竟能如此轻易地接受种族屠杀,并使我们所有人成为消极旁观者,在面对最不可思议的暴行时无动于衷。
血淋淋的教训,却是最真实地投射。解决这样的问题,唯有自身走向强大。
张纯如犹如一个战士,她勇敢地站出来为30万亡灵发声,“这是60年来首次有人让美国人知道这项战罪暴行的存在她做的是美国无数以英文写作的男性作家或历史学者都没做到的事。”她开创性地揭露了这一人间浩劫,书中的数字触目惊心,背后却是她严密考察论证所得出的,让企图磨灭这段历史的人无话可说。
就如她在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提到的:“我最大的希望是,今天在座的各位当中,有几个人能成为为真、善、美而战的斗士。我们需要这样的人,为人类的下一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并保证人类文明的延续。”而她虽然人已不在,但《南京大屠杀》这本书就是通往真善美道路最美的果实,历史也铭记住这个叫张纯如的传奇女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