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爱德读书会~读书写作营
爱德读书会第06期《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共读第1天收获:轻撩幸福

爱德读书会第06期《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共读第1天收获:轻撩幸福

作者: 香江清水 | 来源:发表于2021-03-24 22:20 被阅读0次

幸福就像那位缥缈娉婷的耶利亚女郎,令人向往又很难接近。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副独有的耶利亚女郎的画像,然而与本人究竟有几分神似,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轻轻撩起这位神秘女郎的面纱,一起瞻仰她的尊容。

带领我们走近她的是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在彭教授的新作《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一书的序言中,我们了解到三方面内容:

一、中国国民幸福感偏低或者说不幸福的原因

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等很多硬指标其实很不错,但在意义感和幸福感这两个重要的心理维度上严重滑坡,原因有以下几个:

1、社会公益水平得分偏低:人在开心时容易做慈善,容易有公德心,因此公益慈善参与度是幸福感的一个很重要的相关变量。而国人因为文化、国情、制度等的影响,公益水平得分偏低。

2、社会信任度偏低:从国人的语言表达看,负面表达远多于积极表达,这是一个很大的社会心态问题。常表现在成人世界里的各种形式的阴谋论,如“总有人想害我”、“我不相信任何人”。

阴谋论带来的第一个伤害是使人们不关心真相和现实,活在主观想法中。结果就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因为看不清问题的根源。第二个伤害是容易使我们生活在恐惧、焦躁的负面情绪中,影响幸福感。

3、主观幸福感偏低:国人不太知道幸福是什么,很多人甚至不曾思考过这个问题。以工作为例,我们选择工作往往不是出于对个人利益及幸福价值的考虑,而是为了有更好的发展前途,赚更多的钱,养家糊口,甚至只是为了服从父母的意愿。

二、对幸福的误解让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幸福

1、幸福不是虚幻的概念,它是有物质的、生理的基础的,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

2、幸福不是简单的满足。满足,甚至过度满足都不一定能带来幸福。

3、幸福在某种程度上不是由金钱决定的。一个不工作的有钱人,如果不与社会发生联系,没有朋友和他来往,那他其实比一个工作的没钱人更有可能感到不幸福。

4、幸福也不一定是独善其身。对幸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美好的人际关系,是挚爱亲朋的支持,是社会交往的技巧。工作的人比失业的人不只多了一份收入,社会联系与支持能让人体会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产生幸福感。

三、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一种有意义的快乐。它离不开目标和创造。当我们为生活设定积极的目标,勤于创造而非消耗时,我们就能在向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温暖而持久的幸福。

对于这一点,我有一个疑惑:

幸福有两个要素——有意义和快乐,幸福的手段也有两个——目标和勤于创造,是不是只要满足了这些要素后,就能体验到温暖而持久的幸福感?有意义、目标、勤于创造,这三点容易做到,但是不容易坚持,唯有快乐,才会坚持。怎样在这个过程中真的感到快乐呢?

如果说,“有意义+目标+勤于创造=奋斗”的话,那么奋斗本身就是艰辛的,与轻松是相对的,快乐是不是还和兴趣、天赋等其它什么有关?比如现在的莘莘学子,他们如果只有使命感,没有学习兴趣,即使满足有意义、目标、勤于创造,但是他们真正快乐吗?继而感到幸福吗?

教育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学生应该是洋溢幸福的一代,如果只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有意义+有目标+勤于创造),而没有快乐,没有幸福,学生怎么能终身学习,而国家又怎么能教育兴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德读书会第06期《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共读第1天收获:轻撩幸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kxk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