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ilitation一般有两个译文,一个是协作,一个是引导。在商业领域,一般用引导这个说法;在社会领域更多是用协作这个说法。其实这两个说法都会用,但在商业领域的话很多会以引导为主。
一个好的协作者,无论是在商业领域还是公益领域,都是需要去理解到协作的本质其实是感知场域、感知人的需求,而协作者的状态会影响到整个过程。
从协作者的角度来说,TA要非常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状态以及去链接“我”和这个议题的关系、“我”和当场的这些人的关系。它其实不是一个纯粹(针对)流程的引导,而是在这个场域里面,当下的状态以及我们想要去往方向的感知和催化。因此,你要对自己的状态非常的了解,感知到自己的状态并随时去调整,知道怎么去应对。同时,你要能够真正的和你的协作对象在一起。
要做到这些,首先要能够了解自己;然后去感知协作对象的状态;第三是你要通过一些过程或者流程去帮助这个场域里面的人能够更好地去沟通和交流,达到他们希望达到的目的;第四,这个过程其实不仅是帮助协作对象的一个过程,也是协作者建立自己和这个过程之间的关系。我觉得这是需要协作者能够随时去转的,什么时候你应该听?什么时候你应该去打断和介入?什么时候你应该去带领团队走向那个方向?我觉得这个是对于协作者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而不是说我设计了这个流程就是按这个流程一二三四去走。过程当中其实有很多的感知,和很多的迈进一步还是退后一步的选择。
进行协作的学习不仅是在技术层面学习,而是对自我修炼的学习。从这个角度出发,再去看流程设计就不是说用什么样的工具或流程,而是看这个场域里面所有的人当下的感受是什么,我们希望到了下一步之后他们要去达到什么、了解什么、要去达到什么样的状态。基于这个去设计,比如说从A到B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就不是今天用世界咖啡馆,明天去用一个什么……真正的引导不去强调我们用怎样的工具,更多的是我们在当下怎样更好地感知现场的状态和趋势,怎样用流程去顺应场域的趋势,达到下一个状态。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是自己要体察自己的状态是怎样的。比如说,有些时候协作者会将自己的理解带进议题里面去,那你就要时刻特别清醒,我现在做的这个介入,是要实现我的目的,还是服务于当下场域目的。
协作的价值/作用:
协作者的介入可以让有价值的对话发生,比如说,当我们去探讨一个议题或者组织发展的工作时,通常来说大家很容易只是停留在表面去讨论,如果是让他们自己去走过这个过程,那可能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相互隐忍退让的局面。但由于协作者的介入,通过一些方法和工具,让这个节奏慢下来,不断去深入,最终到达一定深度之后真正,对话就可以发生了。
所有组织层面的问题或者议题层面的探讨,都要基于真正的对话去产生,而不只是一个大家交流的过程。协作的作用就是在于能够促进真正有价值的对话。
一般的讨论是我们要做什么然后去做。协作可以让讨论走得更深,去问为什么要去做,做这个跟自己、跟机构、跟议题、跟社会的关系是什么,经过这个探索之后再去决定我们怎么做或者做什么。本质上,这是一个让对话能够深入、触碰到一些本质的东西、再去探讨如何行动的过程。你去发现很多的工具,比如设计思维、欣赏式探询、视觉会议等,本质上都是让过程慢下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