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从立志成为圣人后,便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
最早,他的日记写得极为简单,常常只是一句话的流水账。
比如 :“今天去某某家吃饭”“今天和某某去串门”。
这样的日记,如同我们生活中的随手记录,缺乏深度和思考。
然而,命运的转折往往来自于他人的启发。
曾国藩的好友 倭 仁将自己的日记拿给他看,并给予了宝贵的指点。
从此,曾国藩的日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开始详细记录生活中的细节,对每天发生的事情进行深入总结和反省。
不仅记录行为上的点滴,还关注思想上的变化。
这种写日记的方式,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复盘极为相似。
复盘,是对过去的事情进行回顾和总结,以便更好地规划未来。
曾国藩通过写日记进行复盘,不断审视自己,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得以成长和进步。
其实,写日记并非曾国藩的独创。
1840 年春,曾国藩当上翰林院检讨后,发现自己学识浅、见识窄、性格有诸多缺点。
在认识到这些问题后,他决定提升自己,于是向朋友请教自我提升的方法。
朋友告诉他,每天坚持写日记是做好自我管理的关键。
早期的曾国藩写日记时,也犯了许多人常犯的错误。
比如:
他断断续续地写,常常因偷懒而坚持不下来;把日记写成流水账,记录的都是日常琐事;日记里虽列了不少计划,却很少真正做到;而且不清楚记日记的真正目的是反省自己。
后来,倭仁建议他改变写日记的方式。
于是,从 1842 年 10 月 1 日开始,他每天写日记,记录当天做的事情、说的话,深刻反省自己的不足,列出改进计划。
他还要求自己每天看十页书,记录与朋友聊天时有用的话,练习写文章。
他的日记字数大都在一二百字,
写完后会拿给朋友看,让他们点评,以接受外界的监督。
曾国藩写日记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有恒心
他写日记就像每天吃饭睡觉一样,一年到头不间断。
他是真把写日记当成一件大事儿来做,每次都恭恭敬敬地用楷书写,就这么日复一日地坚持着。
在那个时代,没有现代的便利工具和提醒方式,但曾国藩凭借着内心的坚定信念,每日都要完成日记的书写。
他深知,只有持之以恒地记录和反思,才能不断进步。
这种恒心不仅体现在他的日记书写上,也影响着他的整个人生态度。
无论是在官场的起伏中,还是在生活的琐碎里,他都始终如一地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和追求。
第二个特点:写得细致
曾国藩的日记不仅记事,更记心。
他对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仔细观察,深刻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变化。
对于自身的浮躁,他在日记中毫不留情地批判。
比如:
他会反思自己在某个场合是否过于急躁,是否没有耐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对于傲慢这一缺点,他也会深刻反省;当他意识到自己在与人交往中露出傲慢本色时,会在日记中痛责自己。
他对自己的虚伪、浮夸等毛病同样高度警惕,每次与人聊天后,都会在日记中写下聊了哪些内容,一发现自己有不当之处,就自我痛责。
这种细致入微的记录和反省,让他能够不断地认识自己、改变自己。
曾国藩对自己的反省批判极为严厉,甚至骂自己是 “禽兽”。
这种自我批判的力度,显示出他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
他不仅在内心深处自我反省,还将日记拿给他人看。
他深知,每个人都有自尊,意志力也有限,外在的力量肯定比自己的内力大,而且更能监督和鞭策自己。
通过将日记公开,
他让自己处于众人的监督之下,不敢有丝毫懈怠。
这种对自己的狠劲,虽然在旁人看来有些残忍,但正是这种狠劲,让他不断地超越自我,实现了从外在行为到内在气质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