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WHO-CST项目(照顾者技能)首次家访结束了,在这次家访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不仅是守护者,更是他们最渴望的玩伴。不论是特殊需求的孩子还是普通孩子,他们都渴望父母能成为自己游戏中的伙伴,成为共同的探索者和乐趣的分享者。
在家访中,我们听到了不少家长的困惑:“孩子拒绝和我一起玩”、“我不知道如何加入他的游戏”,“我的孩子似乎不会玩游戏”……然而,当我们作为家庭引导师直接与孩子互动时,却发现孩子们远比家长描述的更加配合与积极。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家长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地成为孩子的玩伴?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亲子间建立深厚情感、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通过游戏,孩子不仅能学习交流技巧,还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其他生活技能。因此,家长应充分利用游戏这一桥梁,与孩子进行更深入的互动。
那么,家长应如何更好地利用游戏与孩子互动呢?我结合WHO-CST引导师技能培训课程和家访经历,总结以下几点互动技巧:
1、观察与倾听,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
我们需要花些时间了解孩子当前的兴趣点,观察孩子被什么吸引,或者提供几个选项让孩子自主选择。这样的做法能够确保游戏内容贴近孩子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评估游戏水平,设定适宜目标。
在了解孩子的游戏水平时,我们可以依据以下阶段进行判定:
初始阶段:孩子尚未展现出与人或物进行互动游戏的迹象。
人的游戏:孩子开始与人进行简单的互动游戏,但尚未涉及物件,如拍手、唱歌、摇摆身体或参与追逐游戏。
简单游戏:孩子开始使用物件进行游戏,但形式较为基础,如滚球、在地面上推动玩具、摇晃玩具或让玩具掉下来。
组合游戏(构建类):孩子开始将物件进行组合或构建,如将石头放入盒子中,或将杯子叠放在一起。
初级假扮游戏:孩子开始模仿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场景,如将动物玩具放入农场模型中,或假装将饮料倒入杯子中。
高级假扮游戏:孩子能够进行更为复杂的假扮游戏,如模仿妈妈为家人做饭,或让娃娃或动物玩具进行走路、讲话、吃饭或睡觉等日常活动。
了解孩子的游戏水平后,我们可以设定更加符合其当前发展阶段的游戏目标,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学习。
3、共同参与,成为孩子的玩伴。
在游戏过程中,我们应主动参与其中,将自己视为孩子的“玩伴”而非旁观者或指挥官。例如,当孩子玩积木时,我们可以加入进来,与孩子一起搭建,而不是仅仅在一旁观看或发号施令。对于能力稍弱的孩子,我们可以先观察他们的玩法,然后模仿并跟随他们的动作来引导,给予他们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
4、鼓励与回应,及时肯定孩子的努力。
当孩子表现出色时,我们应及时给予鼓励和回应。表扬不仅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被看见,还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再次尝试的勇气。表扬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微笑、拍手、挠痒痒、玩躲猫猫、口头表扬,甚至是小奖励,如孩子喜爱的玩具或食物。这些正面的反馈能让游戏过程更加有趣和积极。
图片来自网络,侵则删在这次家访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佳佳的妈妈,她与孩子的互动温馨而充满乐趣。当我们提出想观察她如何与孩子游戏时,她立刻调整状态,与孩子一同坐在地板上,沉浸在他们共同喜爱的游戏中。嘉嘉妈妈的语言生动有趣,表情丰富夸张,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参与热情。游戏结束后,她还主动给我们看了她的学习笔记,那份认真与好学令人钦佩。在嘉嘉妈妈身上,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温柔而坚定”的育儿之道。
回顾这次家访,我深刻感受到成为孩子玩伴的重要性。正如WHO-CST项目所倡导的:“向养育者提供能有效促进亲子互动、沟通和学习的技能和策略。”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放下过多的“目的性”,纯粹地享受与孩子共度的美好时光。
通过多陪伴、多引导、多分享,我们可以与孩子建立起更加紧密的亲子关系,同时也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希望,我们都能成为孩子心中最渴望的玩伴,陪伴他们走过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