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真的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产生变化。回来第二天,我就想回自己的小家了。
不习惯的地方很多,而天气冷,没有火烤是大问题,房间里坐不住,客厅里那团火有桌布盖着,我把塞子全扯开,还是只有一点点火气。
我把桌子打开,看下面的煤是不是烧完了,可煤球孔里透着红光。是换好没多久的煤球。
公公婆婆总说不冷,说塞子不能全拿开,等会会烫到人的。昨晚从吃饭前七点到快十点钟我上楼睡觉,那个火一直没有燃上来。后背冷,我爬回了床上。
不想再说什么,以前说过很多次家里冬天太冷,没有火烤,公公婆婆永远做不完的事,几个房门开开关关的,客厅里总是冷冰冰的。
老公总是出门去各邻居家叙旧,根本感觉不到家里冷。这一次回家前,和他说了回到家的各种不方便,他才注意到这一点。
早饭时听他和公公婆婆说起。和孩子聊天,他们吃不惯家里的菜。端一下碗就放下了,婆婆总是唠叨,吃那么一点点,看一个个瘦得像猴似的。
本来回到家,老人家辛苦做了饭菜给我们吃,除了感恩,不该再有什么微词,但昨晚,婆婆煮了三碗菜,碗是比饭碗稍微大一点的菜碗,一家九口人(还有弟媳上班没回来),瘦肉煮花菜,老公夹了一块肉,居然没熟,赶紧放下。
婆婆不是拿去回锅,而是把肉全部挑了出来。另一个菜是肥肉煮炸豆腐,豆腐是大家都喜欢吃的,可是里面就几小块豆腐,一人夹一块就没有了,肥肉小孩子都不吃。另一个菜是牛骨头上剔下来的筋,用辣椒炒的,很辣,公公喜欢吃,孩子嚼不烂,也是不吃的。
四个孩子勉强吃完碗里的饭,就上楼了,小叔子吃第二碗饭时,桌上已经没菜了,婆婆拿了没熟的肉,又加了几块豆腐进入,大声喊着:都喜欢吃豆腐,你们慢点吃,我再煮点。可孩子们当时都上楼了。
小叔子说,这么多人,放这几块豆腐,哪里够吃?我们那晚煮了30块豆腐,和四条红眼鱼一起炖的,两个人吃完了。
我开玩笑说:妈是想把豆腐都省下来,给我们带出去自己煮吧。
婆婆赶紧说,你们要带的,我另外放好了的。
我说,如果家里不够吃,可以煮那些,我们在家吃完不用带了更好。
婆婆说,煮多了怕吃不完。
我话赶话的说了一句,让我今天后悔的话:哪里会吃不完,你看现在弟弟下饭的菜都没有,爸还在喝酒,饭还没吃呢。老是这么节省,若是有客人,别人以为你多小气,这么多人这点菜,我都不太敢伸筷子,孩子们也一样。
婆婆不好意思的大笑起来,说:确实有客人曾经说我和你爸一餐饭只要这么一点菜。
老公和弟弟也笑着看我,好像不敢相信我会这样说婆婆。
我朝他们说:弟弟话说得那么委婉,我心直口快才这样说,免得大过年的,客人来了尴尬。
婆婆说,哎呀,我不会煮,以后你们来煮。
公公婆婆一辈子节省,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还是把节俭的美德刻在了骨子里。
菜舍不得多煮一点,怕剩着,孩子们没喜欢的菜下饭,端下碗就离开,她要跟着念叨。煤球舍不得烧,家里总是冷冰冰的。买了热水器回来舍不得用,洗菜的水刺骨的冰,她总能克服,我还不敢说,因为她总说不冷,我却矫情似的……而她在我们回来前又说要带什么止痛药,手上的类风湿折磨着她……
太多的小事,生活习惯的不同,让我不愿意回来。
今早一起床,婆婆和我说,你说我做的小气,你是没去看上面谁谁家,比我“有用”多了,电灯都舍不得用,煮饭还是用柴火……
我听着这些她不知说过多少遍的“光荣”事迹,劝她,我们现在的经济条件比以前好多了,你可以让自己过得舒服点,和别人比什么呢?
他们总是羡慕邻居种了多少地,省了多少钱,却不知道比如何保持自己的健康,活得更有质量一点。
中午煮饭时,婆婆拿了两小袋豆腐给我看,中午煮这些,不少了吧,我可是不会煮菜的人……
看来,昨晚说她菜煮少了这事,她是记住了,我有些后悔,但也于事无补了。
只能安慰她说:没关系呢,煮多点就多吃点,煮得少就少吃点。
赶紧起身,戴上围裙,煮菜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