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倒回20年,我还在上大二。那一年的非典前夕,我的妈妈因为血素太低意外晕倒。好在及时送医,经过医生妙手回春的救治,才把老妈从死亡的边缘线上拉回来。那一年,除了我还在上大学以外,我的妹妹中专刚毕业,弟弟还在上高中。
一个本来就因为孩子上学而略显困顿的家庭,妈妈的意外得病无疑是雪上加霜。可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那是被生活所累呀!
她和我爸连续三年有了我们三个孩子以后,就被爷爷奶奶分家分了出来。听妈妈讲,那时候真的有点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的绝望。
好在那时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放开了,妈妈和爸爸两个20出头的年轻人,带着三个孩子,在侍弄好自家责任田的庄稼以外,还要想着做点小买卖来维持生计。
他们贩过棉花,带着弟弟走街串巷去收棉花。那个时候,他们就暂时把我和妹妹交给爷爷奶奶。弟弟小,比较黏妈妈,妈妈就索性带着他。
他们炸过油条,一开始还不会做,慢慢地摸出点门道。四邻八舍的乡亲们,每隔四天就相聚到集市上,买买卖卖,互通有无,除了买点家里缺的家伙什,偶尔也买点孩子们吃的东西。
他们卖过包子。爸爸年轻的时候跟着爷爷学过做包子,等到卖油条仍旧满足不了家里三个孩子花销的时候,他们就重操旧业卖起了包子。
记得那时候,小孩子天天盼着能有机会跟着大人赶集,去集上买个包子和油条就是天大的恩赐了。孩子的想法单纯而可爱。如果恰好是周末的话,那就一大早不吃饭,乖乖地等着大人带他们去赶集。
来到集上,别的都可以先不要,刚出锅热乎乎的包子则是他们盼望已久的大事儿。从大人那里磨出来一块钱,拿着盘子簇拥在笼屉前,害怕错过这人间美味。好不容易抢到了,脸上的笑容在包子的热气中变得更加灿烂了。
大人舍不得吃,一般都是买几个给孩子解解馋。孩子端着刚出锅的包子,找个临时座位坐下来。他们顾不得包子的烫,赶紧拿一个在手里,闻一闻白面和肉馅混在一起的香气,满足地猛吸一口,啧啧发出赞叹声。不等开吃就开始喉结上下翻动,大口大口地咽口水。
能吃到包子的还算家庭条件好的。有的孩子跟着大人来赶集,也就是过过眼瘾。尤其是那些经过包子铺的可怜孩子,他们一边羡慕地看着那些已经就座吃上包子的同龄人,一边偷瞄包子笼屉上的“奢侈品”。
年龄稍大的,会不好意思地匆匆走开,有些小孩子会缠着大人哭闹着要买包子。大人也不是不愿意买,只是囊中羞涩实在买不起,只能在家撒娇的娃娃身上来一巴掌。
挨了巴掌的孩子一哭闹,家长就假装生气地快速把孩子抱走,骂骂咧咧地远离这“是非之地”。哎,那时候,包子就是最大的奢侈品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每每老爸老妈提起年轻时候受的罪吃的苦都会借机警示我们: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好好努力,才能想吃啥买啥。
如今他们都60多岁了,进入人生的暮年。希望时光能慢一些,再慢一些,让我们有机会好好尽尽孝,让他们晚年多享点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