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出差,有时候回家几个小时,重新收拾一点东西就又出发。孩子正是上学的焦虑期,每天送孩子上学就如打仗,内人一个人应付得有些心力交瘁了。电话里、微信信息里,对我这样放任不管就多少有些微词。然后就谈到了我自己的状态,工作上并没有因为大量的出差有大的进展。她又吐槽了一下我自己的学习,说你读了那么多书,在孩子身上真正用上的有多少,你自己能用上的有多少?
老婆不问这些个问题,我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还是很满意的,一来书确实比身旁的很多人读的多,而且是真正的去读了。二来读了之后还偶尔写上几句,对很感兴趣的还会拿来用一下。可这几个问题一问出来,真正觉得自己好像读书是在骗自己,到底读书是为什么,根本就没有去回答这个问题。好像读书,就是为了和“别人”区别开来,让自己脑子中的东西多那么一点点,可以在别人不知道的时候,假装自己知道。用吴伯凡老师的话说,我这是在:
伪读书。
假装自己在读书,其实还是蛮可怕的事情,连这样能提升个人成长能力的事情,都可以伪装下去,而且是一直这样。说大了去,不是整个人生都是伪装的了么?思之甚恐。
既然是伪读书,如何改进读书效果?我一直的读书方式,是拿到一本书,不管现在有没有用,从头开始,往往是读到一半,更多时是开始那几页,这本书就没有下文了。书到底是讲了什么?不知道。即使是那些认真从头到尾读完了的书,也只是爽那么一会儿,对自己唯一的用处就是爽那么一下。因为读完的那些书,都是最好读的,不用太多的思考。
看了成甲老师的书和文章,他介绍了几个读书的方法,我觉得是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伪读书”的问题。
查字典法,也可以叫做“不读书法”
方法关键是找到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作者是如何解决的。
读书的时候,关注书里哪些地方对我有启发?为什么这些地方是让我有启发的?我能用这个赚到点钱么?还有没有类似的书、作者做过类似的研究和写作?
就像一个字典,我们带着一个问题,去找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会获得更多的视角。
关键词法
读书时,先问一个问题,这本书作者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围绕这个问题的关键词有哪些?这些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之间的逻辑是如何架构的?
这些问题的答案,一般可以在书名、目录、序言、总结里可以找到。几个简单的问题,就可以对一本书的大概内容有了清晰的了解,对哪些部分特别敢兴趣,就可以进行精读。一般工具类的书、一些畅销书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
这两个方法,都是比较初级的方法,对我这样的“伪读书”者来说,从这里开始,是提升读书水平的开始。也许你读过《如何阅读一本书》,其中介绍了读书的几个层次,对应的读书方法,但是真正使用起来,还会因人而异。
接下来还会对更深入的读书方法进行学习,我也会重新定位自己的读书目的。虽然说目的功利了些,但是我听过一句话:
输出是最好的学习,存储不是。
而输出是有指向性的,也就是目的性。那功利就功利一些吧,至少对自己有用。
蓝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