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头脑里,有多少因为认知而造成的陷阱,或者是高墙?
人和人的不同就在于此,过去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而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发现,人和人的区别就在于认知得不同。
《拆掉思维里的墙》的观点就是,问题出在最底层——你看世界的角度,即心智模式的问题。
《拆掉思维里的墙》的核心思想就是自我全责——如果你全然为自己负责,你就有能力改变命运;如果你不担起这个责任,任何方法论的缺陷、环境和基因的不公,都会成为你推责的对象——这样的人生只有抱怨,没法进步。
作者把书评里出现最多的一句话变成了这本书初版时的副标题——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
是啊,人生可以选择许许多多不同的活法,但你的认知限制了你的大多数选择,而不自知而怨天尤人而放弃努力……
作者使用了联系手法写了三本书,他的思路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突破问题。
《拆掉思维里的墙》是心法,《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是技法。作者在《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这本书里提出了“人生四度”理论:除了追寻名、利、权的主流价值,人生至少还有4种努力方向,即高度、深度、温度和宽度。另一个理论是“三叶草”模型,即除了沿着职级、工资的框架向上爬,每个人还可以通过培养兴趣、提升竞争力、培养定见,推动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内在成长飞轮,把职业改造成“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
有了这些抓手和方法论,人生会多出很多可能。
努力的玩耍,这个理念我曾和我的同事们交流过。我总觉得我们在单位不能混日子,大把的时间我们总应该好好的玩玩工作,在玩中间消磨自己的时间,在玩中间拓展自己的见识,在玩中间增进彼此的友谊,在玩中间发现自己喜爱的事情和有趣的事情,在玩中间彰显自己的工作成绩。
原来这个想法是有理论根据的,看到这里的共鸣让我非常兴奋。当我们有玩的兴致的时候,其实我们是寻找到了自己认为有趣的事情,而有趣的事情做得多了,我们的生活,我的工作,我们的人生就有了意义。
作者还告诉我们,不要总板着脸去找干一件事的意义,而是去找做这件事情的意思。当你觉得这做这件事很有意思的时候,其实你已经抓住了这件事的意义,但意思远比意义更容易坚持。
作者的第三本书《跃迁》曾经火过一段,印象中我也看过,但如今已经不记得什么了,看来按照一定的顺序去理解作者的思路目标,对自己的帮助应该是最大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