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没有像读《教师花传书》那么难懂,开始读的时候觉得没什么意思,同事和我的感觉差不多。读了读了,慢慢的有感觉了,觉得这本怎么写那么好,读到感情深的地方就激动的流下眼泪。想一想,原来我教育孩子的时候就没有这样的耐心,很少给他讲那么多的道理。为了学习,我儿子也经常挨打,现在想一想觉得愧对儿子。所以现在我把精力都用在我孙女身上,给她讲故事。哭闹的时候我会很有耐心的给孙女解释,给她讲道理。这本书正好给我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启迪,下面是我的一些感悟:
读《孩子,你慢慢来》---龙
在《孩子,你慢慢来》中,她叫华安学习讲话,其中学到的一种动物“龙”,当安安看见常常的彩带的时候,他也说是龙,把玩具车摆很长也说是龙。龙应台说,这就犹如春节的五彩金龙,谁说不是一条龙呢?当安安把他的玩具车排成一列的时候,也告诉妈妈,龙。妈妈说,“车水马龙。”
此番对话,不正是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吗?

在她的书中,不仅懂得了母亲对儿女的爱,在这书中,她则是努力把他的儿子当作成年人来看待,尊重他的意见,克制住自己对儿子的控制,因为他是成年人。相反,现在身边很多的年轻人,是连结婚对象也要听妈妈的,被母亲控制。而我在家中,也不免会有唠叨,尽管我儿子会提醒我他是成年人,可还是对他唠叨一些生活中的事情。虽然我也时刻告诫自己,不要以爱的名义,来控制自己的子女,信任他们,并且尊重他们,以及告诉他们所在的世界,教会他们懂得如何自己思考!
寻找幼稚园
我感触最深的是---寻找幼稚园这小节文章,深深感到我们中国的教育教学方法不需要改变吗?
生活中,我们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阳光、自信、有想法、有某种天赋……我们有什么权利去责备。
龙应台带孩子回台湾,去找幼儿园,但是那家幼儿园有着小学的课程表,孩子因为天气不好而不准到外面玩,孩子都是统一行动,而华安在德国都是自由活动,就是玩玩玩!她想:这真是三岁的孩子需要的吗?确实如此,我们过分担心着孩子们的安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会限制孩子的许多活动,先吃完饭的孩子只能搬好椅子看书,不能乱走,走路散步必须得排好队,不能自由走,入厕、喝水、洗手等活动都是整齐划一的集体活动,我们是否也应该想想,这些真是孩子所需要的吗?

我们的教育应该怎么样改变?我觉得孩子们非常的可怜,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老师应该引导他们有趣的玩耍,幼儿园都是学院学龄化。就像我孙女在读学前班,每天放学回家有很多的作业。我有时候就不要她去写作业,可是她很认真,不让她写就哭闹,非常听老师的话。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孩子就听老师的,一个有方法的老师能改变孩子的一生,老师的责任多么重大,所以要想我的孩子遇到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我就要先成为那样的老师。平时我就是这样做的。
读《水浒传》的小孩
在给孩子读《水浒传》时,她发现文字内容很血腥暴力,宋江杀闫婆惜那一段、武松杀潘金莲的过程,文字描写都特别的恐怖、残忍。作者每每遇到这样的段落,要么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要么跳过这些段落。在孩子还幼小的时候,就让孩子多多地接触善良美好的事物,少一些真实社会的压力与黑暗,让孩子的快乐童年更珍贵一点。在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带给孩子的应该是自尊、自立、自主、自爱。
我每天晚上给我六岁的孙女读书,读五年了。我们读的都是一些绘本,孩子特别喜欢这些绘本的故事。我也给他读过《三十六计》我孙女说他听不懂,我边读边给她解释,可她说还是听不懂,读适合孩子们的书多么重要。我觉得那么小的小孩儿给他读《三国演义》《红楼梦》,还有《西游记》这些书是不应该在这个年龄段给孩子读,孩子年龄太小,辨不清是非,长大就自然懂了。

《一只老鼠》
一只老鼠这篇文章中,作者问妈妈自己小时候上学的时什么样?妈妈有健忘症已经不记得了,但是有一件事让她印象很深刻。自己不愿与写作业,为了写作业撒谎,告诉老师忘了带了作业,老师就让他回家去取。走到一条小河的时候,看见几只乳黄的鸭子,他想是不是自己跳下去淹死就不用写作业了。回到家,她跪在沙发上开始祈祷,大概是求上帝把这一天整给抹消,就像老师用粉笔擦,把黑板上的字擦掉一样,她在沙发上哭着睡着,睡到天黑。就这样,当安安上学的时候,她也是这样严格的要求自己的孩子。安安有一行字母n写的不够好,等妈妈帮她擦掉让他重写的时候,她再也忍不住了生气地注视着母亲,从椅子上滑下来,大声嚷的,“为什么我要再多写一行?你总是要我写得好,写得漂亮,我只是一个小孩儿,我没办法写得像你那么好。”泪水拥上了他的眼睛,他咆哮着说你总是让我得两只老鼠,三只老鼠,这么好那么好,我有时候也要得一只老鼠,我也有权利得一只老鼠,就得一只老鼠呀……妈妈被安安的情绪爆发吓了一跳,坐在那儿半天不说话。
让我想到了有一次我孙女在写作业的时候,有一个连线图是画了一只小松鼠,当画到最后尾巴的时候,她想多画一些让小松鼠的尾巴更漂亮点。她妈妈看到了立刻给她擦掉了,孙女马上就哭的给泪人一样。我们不理解孩子的心理,又要武断的进行教育她。后来就哭着说着为什么给我擦掉?我觉得这样很漂亮,其实要先听听孩子是怎么理解的, 然后再做出判断。
在小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她认为自己做的最好了就可以了,不要把大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们,那样对他们太苛刻了。在这一点我做得都不够好,要求孩子们时就有强加给他们自己的想法,总想要求他们这样做那样做。
当我看到杜鹃和喜鹊,她说:鸟的好坏不应该由人决定,就像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一样,我们不能如此轻易就对一个人、一个事物下定义。童话和名著,第一次发现这些故事中真的有很多不适合小孩子读的东西。华安、华飞、德国爸爸、中国妈妈,很羡慕这个家庭。
触电小牛
当读到133页时,弗瑞第在店里偷了糖果,店家联系不上那孩子的家长,于是把作者叫到了店里。
安安没有偷,但他知道自己的朋友要去偷,也和他“分了脏”。他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理直气壮。妈妈告诉他还有一种身份叫“共犯”,让别人去偷,然后和她一起享受偷来的东西。这样做一样有错。妈妈明确地告诉了孩子这是错的,但是没有更多的责备,写了悔过书,被禁足一星期,意思就是说,放学回来只能在花园里自己玩,不许出门。弗瑞弟也是被罚打扫花园,罚三天不能看电视。最后两个孩子都被罚去扫花园。这只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个小插曲。
我小时候也偷过钱,那是七十年代,有一次我偷偷的从抽屉里拿了我奶奶的两角钱,两角钱在当时是很值钱的,可以买四个鸡蛋。但是最后的结果是遭到一顿打,奶奶是一个农村妇女,没有什么文化,更不会想到用这种方法来惩罚,就知道打。有时候打的办法也很奏效,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偷过钱。
原野上有一群乳牛,成天悠闲自在地吃草,好像正片天空、整片草原都属于它们,一直到有一天,一只小牛想闯得更远,碰到了一条细得几乎看不见的线——那是界限,线上充了电,小牛触了电,吓了一跳,停下脚来——原来这世界上有去不得的地方,做不得的事情。
这个比喻贴切极了。孩子是那么纯真,他们只是还不知道界线在哪里。作者没有上纲上线,给偷盗的孩子们贴上标签,没有给孩子巨大的心理压力,只是在他们自由成长的过程中给予正确的指引。如何看待孩子无意中犯的一些小错误,对这些小错误家长应该以何种态度处理,是家庭教育的大问题。
让孩子们慢下来,真正要慢的,觉得是父母。孩子不懂可以慢慢教;孩子错了,耐心教育;孩子提出问题,要慢慢地讲解,要循序渐进,因为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要放平心态。慢,才能出细活,才能从容。读了这本书让我们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和我们的教育方法。龙应台的这种教育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在今后的教学路上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跋---放手
“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地“放手”或许是必要的。身为母亲,这实在很难。孩子长得再大,他在母亲面前还是孩子。到现在儿子都结婚了,我还是非常操心他的事儿。有时他不让我管,我不放心,其实我应该放手。放手不是不理不睬不管不问。放手,是让你接触磨难、挫折,然后学会面对、克服、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