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上黄龙山

三上黄龙山

作者: 秦川骏马 | 来源:发表于2018-05-02 17:04 被阅读7次

    第一次对黄龙山印象最深是六十年代低标准时期。父亲拿着家里的旧棉衣上北山换粮时,在回家的路上,不幸掉到河里冻坏了脚趾,给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痛苦的记忆。第二次,是我们去外村看现代戏"两颗铃"剧中的一句台词。"在西安卖烧鸡被人发现,连夜晚跑到黄龙山''。便是我加深了对黄龙的另一种印象。七十年代我参加供销工作,从事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也就是卖杈把扫帚,农器家俱。那时候,实行计划经济,所有的木料按计划指标分配。抬扛、棍把虽不分配,但货物极缺,紧张的不得了!单位准备寻门路,上山自采些木棍,满足生产需要。便派我和聘请了一位经常上山的采购员一同前去,寻找黄龙县林场和供销社的两位乡党。这是我第一回乘坐着一辆解放车的司机楼里去黄龙,车到哪里了天色已晚。我们便住在国营旅社里,院子里灯光暗淡,厕所里竞然连灯也没安装,黑灯瞎火地一不小心就会踩到粪便上。第二天,走到大街上,街道顺川道而建,房屋低矮,道路尘土飞扬,行人衣着要比山下澄城的人土的多。有时还碰见身上脏兮兮的不少"柳拐腿''的人,一走一拐,患上了严重的地方病。饭店里卖的馍和面黏的粘牙,菜也不入味。要不是有木材,谁还爱到这鬼地方来!我们来到了石堡镇供销社收购门市部,见到了我们要见的乡党。他浓眉大眼,嘴里叼着黑棒棒捲烟,手上端着锈满茶垢的搪瓷缸子,边抽边品着香茗。在当时物资匮乏的年代里,牛的就像一个''山代王''。随后,他让我们去了耀显林场先看看货。上山的路很窄,只能一辆车通行,十分危险。林场木头堆积如山,抬杠、木棍也不少。但没有指标,一根也拉不出去的,只能望木兴叹!经过几天的周折,找人寻关系,还是事不如愿,只好空手回家。第二回上黄龙,是八十年代后期,化肥供应紧张,我们想黄龙山里的化肥可能要比山下松一下,结果那里的化肥一样紧缺。县城依旧,变化不大。食堂和旅社的卫生改观不大,特别是那冬小麦磨的面既黏又不好吃,都不如玉米面蒸的好下口。化肥没有采购下一袋,反而天公不作美,下了一场暴雨,进山出山的班车一律停下来,把我们困了好几天,想回,没车。想转,街小,真是渡日如年,只能在旅社里蒙头睡大觉。终于雨过天晴太阳红,好容易盼来了班车,却一票难求。我们只好乘坐到界头庙,逃离了黄龙山还没逃出黄龙县。顺便再看看那里有化肥可进,结果还是扑了个空。想下山还得要等到明天,几天的煎熬,脏乱差的环境,不适口的饭菜,实在是一分钟都不想呆下去了!我心意已决,徒步己要回澄,那怕是歇到冯原都行。我们拿了一根打狗棍。便顺着小路向南走去,见山就翻,见岭就越,见沟就爬,见溪就趟。一路上连个人影也没见,真是阴森可怕,巩佈极了。经过大半天的跋涉,终于踏上家乡的土地。第三次上黄龙,去年黄龙举办徒步活动,便乘了一辆顺车到那里逛去。今日的界头庙,山河依旧,却有另一番的景象。高高的风机矗立在山顶上随风而转,汇趣成巨大的风力发电造福人民。成了进山口的第一道最美的风景线。今日的黄龙县城,早已旧貌换新颜,水在城中流,人在水上行,小桥流水曲曲绕,水上乐园处处有。我们从县城中心出发,去上山游览了穆柯寨,连云寺,无量山。每到一处,那里的变化和发展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留下了富有意寓的''黄和龙"的文化烙印。在从山上返县城的路上,同车坐的一位本地人,与我聊了起来。黄龙过去没工业是短板,现在却成了无污染、无雾霾的优势,成为天然痒吧、宜居之处,避暑山庄。并获得了全国卫生和绿化城市。难怪澄城人经常隔三差五去黄龙徒步走,吃野味,避酷暑,去休闲。真是昔日黄龙脏乱差,今天黄龙美新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上黄龙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fc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