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在网上随意浏览,被一幅画吸引住了,就是下面这幅,梵高的《罗纳河上的星夜》。
星夜,孤舟,遥梦我对梵高了解不多,他的画见过最多的是那幅举世闻名的《向日葵》。这一幅是第一次见。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被触动到了,一幅西方的油画,我却想起了一首中国的古诗: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题龙阳县青草湖》
梦幻般的幽蓝的夜色,岸边明亮的灯光在水中泛出灼灼的光影,天上的星——那是星吗?与其说是星星,倒像是挂在空中的灯——散发着昏黄的光晕。被光影点缀的水面,华丽得像夜神的锦衣。桔黄的灯光和星光给夜的冷色增加了温度,让画中的夜晚显得温暖而美丽,甚至有点绚丽。
但是,有一种孤独和燃烧的渴望还是透过波光星影传递了出来。梵高一生都渴望他的作品能得到世人的认可,可是人们的反射弧太长,一直到他结束生命,都没有看到任何希望。苦闷焦灼与渴望伴随了他一生,现在他的作品能拍出天文数字,但是那有什么意义,梵高再也看不到了。
而写出“满船清梦压星河”的唐珙似乎通达一些,不知他是否渴望过自己的诗文流传千古,不管是与否,在诗中他更敏感于韶华易逝,日月不淹的宇宙人生,抒发着年华老去的伤感。这也许是东西方文化精神的不同吧,西方人都是更积极热情一些,而东方人,更容易理解“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长江无穷”,“沧海一粟”。也就显得消极。不过,事无绝对,西方哲学家叔本华就不怎么乐观积极,尽管他一生不愁吃穿。
在温珙醉卧船上三百年后,梵高画罗纳河的夜晚之前,也是在古代中国,“清词三大家”的朱彝尊与妻妹冯寿常也在夜晚同乘一只船,那是秋天的夜晚,没有星星,还下着雨,朱彝尊的心情是痛苦的,痛苦中一定还有一丝甜蜜,毕竟是与心爱的人共乘一条船,尽管不能剪烛夜话,但是往事滔滔涌来,还是情难自禁,于是有了这首词: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桂殿秋》
最终,相爱的人还是没能在一起,但是朱彝尊说“宁可放弃进孔庙,也绝不删除怀念她的诗”,对于爱情来说,这也算是一个好的结局。
有人说中国的诗三分之一写月,三分之一写酒,还有三分之一就是写船,现在看对船的喜爱并不仅限中国的诗人,船有什么特别呢?除了是不能缺少的交通工具,我想可能是人在船上才能体会到人生的本质,这个本质就是孤独。罗纳河上的船是载着渴望,练浦的船却载着爱情,而青草湖上,船中满满的人生和思考,虽然看起来有不同,其实它们都是超越时空的永恒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