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回味这部片子,算了,索性写下笔记。
多惠选择原谅,原谅那个杀死未婚夫的人。听说那是个十六七岁的孩子,一个未成年人。多惠的原谅让这个孩子很快重回了学校。多惠没有见过这个孩子,多惠也没有想过要见他。
这一年里,多惠靠近其他被害者家属,拍摄关于宽恕凶手的记录片,多惠和教堂里的牧师支持废除死刑。多惠是该做点什么,譬如让其它案件中的被害者家属放下,唯有放下才能更好地生活,而且站在事实的角度去看待刑罚,让凶手以命相抵对已发生的悲惨本就于事无补。多惠是平静的,是的,平静的原谅,平静的接受,平静的继续。但毕竟它也改变了多惠的人生,而多惠能想到就是把这种平静传递给其他的受害者家属,这是多惠认为这件事发生的意义。即使未婚夫的家人一直不理解多惠给予凶手的原谅。
担心多惠一个人在家太孤单,偷偷买了蛋糕跑过来和她过生日,和家人闹得不开心,也经常跑来多惠这避风雨。智敏的靠近,是想揭露多惠的虚伪。多惠怎么可能如此轻易地原谅杀死池锡哥哥的人。智敏是个智商极高的学生,却总把父亲说得有多暴力,考上了名流大学,却厌恶极了父母把这拿来炫耀。多惠总说,智敏啊,父母都是为了你好,要体谅他们。但智敏还是受不了,受不了多惠这不知情的圣母式的相劝。你真的完全原谅凶手了吗,你只不过是在逃避,如果凶手完全不忏悔也没有关系吗。未婚夫姐姐以及智敏的出现,让多惠开始动摇,自己的原谅真的有可能出错吗?
多惠尝试着去了解凶手的现状,与警官的交谈得知,这个少年后来又杀了他的同学,现在少年在未成年劳改所里。由于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多惠无法见到少年。多惠对于自己轻易的原谅感到荒谬,更何况,这种荒谬杀害了另一个人。后来多惠自杀过,多惠怀疑自己,为什么牧师们只叫我原谅,却从不曾告诉过我我的原谅会如此伤害人。自以为是的原谅不过是假象的平静。
“你不要老坐在公交车站那发呆”,智敏心疼多惠。可智敏呢,不也更该让人心疼,从小就吃那么多药,唯有换肾才能活下来。可是,智敏也并不想活啊,更别说换肾的人有可能是自己的父亲,那个自己最讨厌的人,谁愿意接受他的帮助。“那个少年应该也承受了很多来自父母的伤害,所以他选择伤害别人,而我从小就选择的是伤害自己。”智敏说。
其实智敏之所以靠近,是想学着像多惠一样,学会原谅,原谅自己的父亲。呵。可是啊……最后智敏还是选择自杀。
多惠无法平静,那件凶杀案的原谅如果是不对的,那少年呢,他又要不原谅谁?多惠不论是否愿意却习惯性和谐妥协的性格,不也源于整日争吵让她害怕的父母吗?
我看到,一路用力骑着单车的多惠似乎要宣泄出这不得解的苦闷。每个人都有问题,从父母的不开心、暴力甚至溺爱等不健康的环境里,把问题埋在心里,慢慢长大,变作自己的问题,然后伤害自己或伤害别人,再成为别人的父母。这太令人不安了。这些问题不能逃避更不能遗传下来,拥有独立的人格,成为完整的自己,才有可能成为健全的引路人。
那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地生活下去呢。智敏说过,单车一路狂奔,心就飞起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