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时想起小时候的事时,就发现记忆中事情不多,童年似乎比较单调、贫瘠。但是,总有几件事情,时不时出现在脑海中。
年初二,是例行的叔叔伯伯姑姑一家去舅爷家的日子。每年都是姐姐和弟弟去,据说表/堂兄弟姐妹都在,热闹非凡,并且有很多好吃好喝的。
姐姐弟弟从舅爷家回来,高高兴兴的说挣了多少压岁钱,跟谁一起玩儿了什么好玩的,吃了什么好吃的东东。在一旁的我,听得那叫个羡慕啊!
于是,新一年的初二早上,我向爸爸妈妈表示,我也好想去舅爷家走亲戚(那一年,我大概九岁十岁)。可是,爸爸妈妈拒绝了,说:
人多,都去车子(自行车)坐不下了;
去了,舅爷家还要发压岁钱,娃去多了,尴尬;
明年你再去吧,等等……
反正,说来说去,就是让我继续待在家里。第一次,我还信了,心想,明年去也行。(其实,还是年龄小啊!就以上述两个理由为例,三个孩子确实是多,那为什么每年都单单多住我了呢?)
结果,第二年,爸妈的安排里还没有我。
看着姐姐弟弟高高兴兴的准备出门,我当时就哭了。爸爸见状,把我抱了起来,这也是记忆中很少见的一次拥抱。
他给了我五毛钱还是一块钱(那是九五年的时候,可以拿来买包方便面或十颗糖了),说,爸爸给你点钱,你去买点吃的,再去跑着玩吧!爸爸得出发了。
总之,哄是哄了,但还是没有带上我的意思。后来大伯正好看到了泪花闪烁的我,于心不忍,就让我坐到自行车后座上,把我带到了舅爷家。
那一年,我十一岁,第一次去舅爷家。
诸如此类的事情比比皆是。还记得那年家里把瓦房拆了,盖成平房。家里忙不过来,所以决定把一个娃送走,而我就是被选中的娃。
房子盖了一个多月,我在外公外婆家住了一个多月。直到房子盖好,我才被接回家。当我走到家门口,看到姐姐弟弟在里面开开心心的玩,我有种来做客的感觉。
事情不大,却一直是我心中的结——觉得自己不被宠爱,总是被忽视的那个。
我有一姐一弟,我这个二女儿是不被期待出生的孩子。再加上性格不像姐姐那么外向活泼,嘴巴没有姐姐那么口齿伶俐;而弟弟,是男孩,仅此一点,他就完胜。所以,我的处境总有点尴尬,爸爸妈妈更偏爱姐弟也就不足为奇。
邻居们也老爱在我旁边念叨:
大的亲,小的娇,吃亏就在老二呦!
事情都不大,但是长留在我记忆深处。作为一个不被偏爱的孩子,其实内心很失落。为了让爸妈看见我,我表现得很勤快,六七岁就开始各种学着做家务,只为了听到爸妈的一句夸奖。在这个时候,我才感到自己很不错,也是个被爸妈喜欢着的孩子。
慢慢的长大了,我对爸妈有了更多的理解。但理解归理解,内心总归是失落的。
直到自己做了妈妈,通过凡事亲力亲为的养育,我好像再次经历了长大的过程。我知道了把一个孩子养大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更何况爸妈养的是三个;我也明白,所谓的“一碗水端平“,操作起来有多难。心中遗憾归遗憾,但慢慢的,心头的“怨”和“委屈”,逐渐消解。
不断的付出母爱,除了宝宝健康快乐的一天天长大,我自己也从中得到了滋养。
逐渐的,我可以慢慢放下。你看,我已经可以平静的写出这些文字了呢!这也算是与原生家庭取得和解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