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过一句话,人生三大不幸,有一个是少年得志。那时候想不明白为什么,张爱玲不也说成名要早吗?她也算少年得志吧,她的一生是好还是不好呢?生前还算有钱,生后生前名气都很大,只是孤独了一点。
我小时候学习好,一直到初中,都是顶尖的学生。初中转学后,到了大城市,发现天很大。以倒数第四名的分数考进了重点高中,开启的奋起直追的步伐。
骨子里很要强,整个高中我都很沉默,因为很多同学是本校初中直升上来的。老师说起他们都是骄傲,认为他们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和他们初中的同学相遇,打招呼的样子都是满脸的优越。
我曾经的优越不再,内心脆弱和不甘化成冷冷的沉默,只想在关键时刻爆“冷门”。若干年后,我看到高中毕业照上自己的样子,内心有点痛,在一群人里我显得那么落寞。
幸亏老天保佑,很快成绩排名上到中上,还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
我性格中有极强的双面性。能很容易和陌生人聊的热络,但周围的人要走进我内心很难,有很强的防御惯性。我很不喜欢和身边的人聊家事,心事只和家里人说,成年后为避免父母操心,我就让心事烂在心里,或写进日记里。
以致于有人叫我做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也不愿多说话。
后来读了些心理学书,知道了为什么少年得志是人生一大不幸。
人从出生就是被完全呵护的,所以童年期只有被父母呵护培养的自我,完全不知道除了自己还有外界,不知道对你哭,你的要求有可能没人在意,可以有人对你说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的第一次成长——认识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
少年得志则会延长你自以为是世界中心的感觉,在该正确和外界建立良好关系、认知的时候,任然让你迷恋自己,没有及时成长,心理处在幼年期,中年后再想有更大的发展就变得很难。
说回自己的脆弱。刚工作的时候,如果遇到提不同建议的我就着急,很难和领导进去良好沟通模式,要不我绝对服从,要不我的建议领导全盘接受;有时探讨式的疑问也会让我不安。
可惜这个沟通缺陷我认识到的时候太晚,后来我努力尝试说服同事领导,尽量在一来一会的问答中坚持都几个回合,慢慢地发现,内心的紧张松弛了,和周围的人关系也融洽些了。
今天发生的一件事,又让我挑战了一把自尊心。
周末写稿比较顺,一口气完成了两篇。有篇老师看了一次就过稿,今天推送。
推送发出两个多小时后,老师突然发给我一段对话,问文中把人物1929和1926年怎么错写成2019和2016的。低级错误是怎么产生的。
哈哈,这种错误的确低级。我一直认为自己校对自己的稿很难一次发现所有错误,但是这话不能和老师说,我主要是写的时候思维跳脱了,检查的时候还处在惯性中,没有跳出来原来写作的模式再检查。
但这啰嗦的讲法也没必要和老师说,有经验的编辑都知道。
老师那边话说重也不好,但是她每天过稿这么多,细节不可能帮作者都把握的,说轻了又怕作者不重视。
我赶紧说这是最后一次,看老师欲言又止的样子,我说了句:老师给个地址,我点一个甜品送给您,弥补一下,诚恳道谢。
趁机磨了一下脸皮,磨厚点,耐磨,经造。
呵呵,以后真不能再犯低级错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