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2日,林聪先生在其微信上公布了其一画作,按其题文标题且称其为《知足》,实为一个骑驴图。
驴者,本非中国固有,是汉朝时从中亚传入中国的产物。最早代替人的脚力也应该是中东地区出现的,所以早在公元0世纪时,已经有耶稣骑驴的故事了,在我国新疆地区流传很广的阿凡提的故事中,驴也是其骑乘工具。到了我国唐代时期,由于马匹多用于征战,而驴就在很大范围内替代了马匹作为骑乘工具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广大的人民生活中,特别是很多士阶层,在大唐境内远距离穿行中,往往利用驴作为主要交通工具。比如,李白、杜甫、李商隐等都有写驴的诗句。
明清以降,驴虽有,但不如骡子好用,故骡子基本取代了驴的骑乘功能,同时还不用占用马匹资源。骑驴,开始成为特立独行的象征,也成为一些人倚作的精神寄托。从流传甚广的老话“他人骑马我骑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可以略见一斑。
且不论林聪先生这幅骑驴图作的怎么样,但从文图配来看,是有些缺失的。文中说道:回头一看推车者,这在图中就没有表示。不过除去这几行文字,但看这图,还是描摹的明代张路的《骑驴图》。骑驴者,其欣赏的是驴的性格稳重,驴的悠然自得,也是驴的自然而处。驴不像马,热情似火,奔跑如风;驴不类牛,温和良善,任劳任怨。驴恰如一个人,有着完整的驴格,高兴时便乐,受苦时便叫,若得奴役之,除非智商之上战胜之,引诱之,哄骗之,方可奏效。强制驱使不可,谆谆教导不行。这就是驴,活出了其真正的生活。骑驴者,视驴如知己,虽不是骏马,一日驰骋千里,但也有足,可摇铃向前,虽有快马身边过,绝不侧目一视之;纵是赴会迟一日,也不向前一步趋。这就是驴者,这就是骑驴者。如果没有这样的三观,驴不为驴,骑驴者也难悠然自得。善骑驴者,必以驴随性,不以驴替为脚力。所以,我说林聪先生这幅骑驴图有缺失,其实不是缺也不是失,而是有多余之处,骑驴图配文“知足”二字足已,何来那许多不必要的文字。
此为对此图的品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