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演:“请相信我的实际感受,我就是一张行走的图纸”
想要创作高品质的作品,就必须摒弃一般的手法
2、避免先入为主:设计绝不能仅赤裸裸地流露于表面。
我们不能总在设计中带有这样的想法:试图制造惊奇、试图给众人带去感动! 空间首先要让访客感受放松舒适,即使是经过缜密计算,也不能让访客察觉到丝毫刻意。
3、设计访客的心境:
设计庭园三大考量 人们在什么场景下使用空间
谁会使用空间
人们又是带着何种心境到访这空间
eg: 京都龙安寺——聚精会神的静谧空间
把握使用者对庭园的精神诉求,猜想他们对空间的期许
4、寻找场地的缘
用地中蕴含灵感的切入口
5、佛性先于自我
山川草木悉皆成佛,修行的目的就是领悟佛性
6、设计心情变化转折点和变化次数。使人在游园中逐渐获得内心平静。
7、不彰显自我
设计之前先和专业大师请教一番
庭园的每一个构成要素都不能彰显自我的存在。
8、阅读场域
阅读整合场地环境到访者心情等
(“闲坐庭”取自“静闻松风鸣,心躁则不闻,心静则耳清,自闻送风响”《闲坐听松风》)
9、变化的空间
随着季节变化并能应对多种场合,让访客感受到变化美,正因无法留住所以才越显美丽。
日本审美意识和价值观的核心便在于“无常”
在“无法保留”“无法固定”的美当中,有着令人感动的心
“即使全力保留,却总事与愿违”这是万事根本的道理,没有一种美,能堪比这样绝不停留符合自然的美。
变化才是真理
10、共生设计
共生源于佛教用语,“自然与人类地位平等,相互合作,相互创造互生的环境,并共同守护环境。”
日本,以佛教为根基认为,人与自然地位平等——梯田较多
欧洲,以基督教为主,人与自然有阶级之分——土木技术发达
(丝毫没有发挥自然优势的想法)
11、内外的联结
建筑物和庭院完全没有主从关系,相互融合
12、空间美育
望着这座园成长的孩子,如何随着庭园长大成人。
空间能过培育人格(深入了解每个家庭的价值观)
13、影子比实物更美
影子展现出瞬息万变、片刻不留的美!
禅常用“月”比喻“悟”,云则喻为执我?自我
14、用地有着各种表情,等待我们去发现。
发掘空间场所的特征所必要的步骤:只要平心静气,就能发现场所的优点,还能听见从未留意的“声音”,请将身体调整为一块海绵般,让自然的一切畅行无阻的进入体内。
15、白的意义
白雪皑皑给人以“净身”之感,因此日本建筑南侧通常铺上白纱营造“净场空间”,北侧绿意盎然象征身居深山幽谷
16、借物,为物体赋予新的生命
不以物品原貌加以取决,而是重新视为其他物品,给物体以新的生命,这种思维方式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