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为自己的情绪、需要负责,自我满足,不断觉察自己的念头、思维,放下对他人的期待、要求,虽然不一定盛开,但迎来的风也会清爽很多。
其实婚姻制度保障的是财产,而不是感情,太多人都因为自我认知不清,内在匮乏,而想通过“婚姻外壳”来获得安全感,越求而不得,越痛苦难耐。
先爱己,后爱人,清醒理智后的选择,才能相对平稳而少风浪。
2022年5月24日
这篇文章,我没有谋篇布局,也不想遣词造句,更没有什么逻辑思考,就通过自身经历和对周围的观察、思考,天马行空,碎碎念一点自己的想法。
跨过二十五岁分水岭的时候,我有过一段焦虑的时间,因为受耳濡目染传统思想影响,认为这个年纪以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不再好找合适的对象。
在焦虑的驱动下,我开始相亲,认识了一个同乡工作稳定、薪酬不错的男孩子,在介绍人和家人你一言他一语的撮合下,我们在一起了。
因为成长环境、经历等原因,我们的相处有一些冲突,各自作出过调整与让步,但还是因为观念、习惯原因选择和平分手。
过去曾这段感情经历有过指责与愤怒,但通过几年的成长,逐渐释然,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是缘分,缘去则散,没有对与错。
成为什么样的人,与自己的成长背景、学习、思考、实践经历等有关。我选择结束这段关系的原因如下:
第一个原因是我恐婚,男方家催婚,男友的传统大男子主义特点,让我想逃跑。
恐婚来源于不和谐的成长环境,内在无力量的自卑感,以及对主流传递的“十有八九婚姻不幸”的观念影响,比如:生活琐碎、婆媳关系、人情世故、怀孕的辛苦、生娃的身材走样、身体机能退化、养娃的麻烦和经济压力,以及夫妻情感的淡化。
我工作能力普通,性格简单知足,一个人能做到自给自足,轻松自如,我生怕结婚给我带来一堆麻烦。
说到这里,我感觉自己有点不厚道,对方是奔着结婚目的来的,我是因为稀里糊涂、不明所以的年龄压力、世俗目光以及从众思维去相亲的,我视结婚为“洪水猛兽”,自然避之不及。
第二个原因是两人的消费习惯和兴趣爱好不同,我对美食逛街兴趣都不太大,但会去旅旅游,祖国河山大好,我是真想去看看。
但男友心疼旅游花费,我几次提议的旅程,都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去,累积了挺多失望。
这个过程,我试过积极引导,但因为当时过分匮乏自卑,还是用了很多抱怨、指责的方式,这种模式增大了关系危机。
人天性会抱怨,而中国女性潜移默化习得“攀比对象”的技能,而这种对男人自尊打压的方式,对关系的破坏力非常大。
产生好感容易,但恋人相处不易,在关系中,女人尤其容易对男人有期待与要求,索取经济价值、情绪价值,没达成就会失望。
失望产生愤怒、抱怨、自哀,自然就会有矛盾、争吵,久而久之感情就没了,厌倦之后,关系结束。
这也是我从这段关系以及身边人的经历和持续的探索、学习得出的经验。
而我得出最宝贵的一点心得就是——要学会自我负责。
中国的嫁娶传统,譬如彩礼、孩子姓氏,都容易让婚姻变成一桩交易,作为“卖方”的女人,容易高姿态,过去我也有很多这样的想法。
“我成为你的妻子,要为你怀胎十月、剖腹七层生孩子,你理所应当为我付出”
“我爸妈养我这么大不容易,就这么去了你家,给你洗衣煮饭,还要费神协调你家的关系”
“男人就要有足够的能力养家,否则我才不会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去扶贫结婚。”
……
加上近年一些视频、文字对这种思想的渲染,很多人将其视为“金科玉律”,一边恐惧怕不随大流,孤独终老,一边说着单身自由快乐,我过去也是其中一名大军。
转变成“自我负责”想法后,我轻松了很多,一念花开。
婚姻是两个独立个体,脱离原生家庭,组成一个新的小家,两个人对家庭都负有责任。
这个社会,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如果选择婚姻,支撑一个家,养育共同的孩子,大多需要夫妻双方共同经济合力,两个人目标一致,方向同步。
大自然将生育功能赋予给女性,这是没法调换的规律,不能因为男人不用承受生育之苦就心里失衡。
典型的煽动这种情绪的说辞就是“如果你为我生孩子,承受怀孕、哺乳等痛苦和辛苦,我也可以无条件养你”。
个人认为,这是用不成立的假设,来挑起男女对立矛盾。
再说到家务琐碎,传统“男主内,女主外”的婚姻模式,让很多人生怕自己变成“免费保姆”。
实则科技进步,时代变迁,很多年轻男性也转变了思维,愿意共同承担家务和带孩子。而家务活也因为科技进步,各种家用电器的诞生与更新,省了很多事。
尤其要放下对婚后“蹲在洗手间,手洗衣服,肩挑水”、“被家务缠身”等的辛苦画面的想象。
做任何选择,都会有遗憾,重要的是我们有为选择负责的能力。
选择结婚,需要有勇气去承担婚姻里的责任,而不是寄生在婚姻里来逃脱什么,这样容易变成受害者,遇到困难、麻烦,觉得是对方导致自己的不幸。
而选择不婚,最好是理智认清自我和现实之后的选择。而不是认知不清、恐惧缠绕的结果。
不婚的自己,要有足够的实力与心理能量去面对世俗,也️有足够的行动力让自己越来越好:悦纳自我,享受生活。
人生嘛,就是一个体验过程。
——————
今天就写到这里吧,我应该会持续更新,坦诚、真实的讲话很舒适,虽然我也不一定做到全部“自我负责”,但这种想法让我轻松太多。
自己为自己的情绪、需要负责,自我满足,不断觉察自己的念头、思维,放下对他人的期待、要求,虽然不一定盛开,但迎来的风也会清爽很多。
其实婚姻制度保障的是财产,而不是感情,太多人都因为自我认知不清,内在匮乏,而想通过“婚姻外壳”来获得安全感,越求而不得,越痛苦难耐。
先爱己,后爱人,清醒理智后的选择,才能相对平稳而少风浪。
庆山说:“这世间很多情感,不过都是举着欲望、索取的旗子,行着“爱”的名号。”
人生,终归是一场自渡的修行。愿我自己,能有勇气做任何一种选择,也有智慧处理余生面临的麻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