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了小主的《心灵心语61》
她的开场白就是,前半生因钱而忙,后半生因钱而闲。
看到结尾发现这篇文章是写于6月10号的。
看到了吗,这正是,越富有的人存粮越多。
余粮多不是系统凭空给予的,也不是上帝眷顾就凭空给予的,那是作者本人平时努力的结果。
作者写到:赚钱没那么重要,用心过好每一天的日子,比赚钱多少,更适合老百姓。
这句话不管说给谁听,都是很受用的,老百姓也都明白的道理。
但是,作者话锋一转又说到:
“用前半生去赚钱,用后半生享受人生,好像也是不错的安排。不再鼓励别人去奋斗,也就等于告诉别人,好好生活,珍惜当下,珍惜身边人,比所谓的奋斗更重要的。当然了,说这句话的前提,也是有定语的。”
说到这里,作者嘎然停止,至于定语是啥?留悬念让读者去思考……
对的,视频里有这样一个画面,一个50多岁的癌症女子在视频里这样说,人都是在50岁以前拼命挣钱,50岁以后就不要这么卖命了,否则得拿钱买命。
其道理和小主说的是一个意思,用前半生努力挣钱,后半生享受人生。
前提是前半生必须努力挣钱,才能换来后半生的享受。
人来到世上,想必每个人年轻时都是有希望的,都想把日子过好。
同样的生命,人生的努力和环境不同,最后的生活也就有了差异。
人初建小家庭的时候,当父母的只怕想到的是怎么把家庭日子过好,不缺衣少食。尤其我们的父辈,他们那时候根本也不会想先自己留点钱,给养老留点后路吧?
如果真是这样,他们也就不会变卖家产了,不会变卖金银首饰了。
现在自己想,如果当初母亲有这样的境界,会不会不变卖首饰呢?
如果当初自己也处在那种地步是否也会那样做了呢?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几年级忘了。那时候父亲正是村干部,大队办公室在村台最后一排两间房子里,我们一之五年级小学也在村台里前几排房子里。
有一天母亲怀里抱着个花小包袱来到办公室里,办公室里办公桌上坐着几个大队干部,(当时父亲在不在跟前,忘了)还有两个陌生人,据说是购买金银首饰的。
只记得他们外来人穿的衣服很好看,我们穿的是粗布衣服,有布丁没补丁也忘了。反正在当时的我看着他们的穿戴就像外星人。
母亲把小包袱放到办公桌上,一层层揭开,花包袱里边还有个白色的包袱。母亲像揭开一件工艺品似的,小心翼翼地一层层剥皮,把小白包袱揭开,里边是一堆首饰,有手镯子,耳坠,还有啥啊?我那时候超不过10岁吧?在家里也没见过母亲保存的这些东西,反正对那些首饰也没多大印象。
只记得母亲说,这些都是俺的陪嫁,谁知道以后孩子结婚还兴不兴这个啊?
一个名字叫李桂争的干部说,到那时候谁还兴这个呢,就兴手表了。
母亲把那一堆卖了,不知道卖了多少钱?反正把卖首饰的钱换粮食吃了。
现在有时候说起来,母亲说谁想着这个事儿呢,那时候吃的还没有呢,只顾眼前了。
那个年代的父母根本也不考虑留的后半生享受吧?
一代要比一代好,到我们这一代了,我只想让孩子好好读书,只想把孩子送到大城市里去,不是说农民不好,就是不想让孩子走自己的路,说白了,就是不想让孩子当农民。
虽然现在农民做生意的也挺富有的,就是不愿意。
看来我也没思想,没境界。
2003年,我们在家里翻盖了二层楼房,盖好房子银行里还有2万元,当初我提过一句,咱在县城买个房子吧,哪怕以后卖了。
老公说,买这干啥以后说不定孩子在哪上班呢?可能也考虑三个孩子上学的问题呢。
说实话,我们就是虚荣心作祟,就没打算让孩子落到小县城工作。
现在可好,我们生了三个女儿,两个女儿确实没在小县城工作,就剩一个小女儿了。又有那么多人说,千万不要让小女儿去远处上班啦,把她留在你们跟前吧。
在小县城工作不一定不好,消费低,离家近,我们健康的时候,孩子可能也没多大的负担。
就像我大弟弟,也是三个女儿,二姐三个孩子,俩儿子一个女儿,他们都在县城住着,过个四头八节的一个电话都来了,家里热热闹闹的。
大弟弟冬天都是去县城女儿家住着去,那里暖和。
我想了,我要把小女儿留在县城,自己不出意外,顶多再活20年,我们死了,以后小女儿离她两个姐姐又远了。
不像弟弟二姐家的孩子,他们都在县城住。
我不想为了自己的方便,耽误了孩子的一辈子的幸福。
我要为孩子们以后做打算,最后在一块来往多的还是姐妹,父母不能跟一辈子。
这就想到了我们的后半生享受的问题了。
以我们现在的实力,如果不得重病,不得意外病,不给孩子买房子,我们足以撑起我们的后半生了。
话又说回来,那我们现在就不干活了吗?干活当然要干,要量力而行了。
现在我们还不太老,还没享受过人生呢,还有老人呢。
我们一定要学会生活,唯独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的关爱他人。
别想那么多,过好当下才是王道。
6.24高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