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你问我,如果没有课上不会觉得很无聊吗?嗯,可能这是因为迷茫所以才有的问题吧。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迷茫。我们最近在上《基础休闲学》,有机会可以来听一下,很有用的课程。在你休闲时间,你选择做什么事情,会直接影响你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你对待生活的态度。在此我庆幸自己对休闲生活的安排并没有太糟糕。至少在大部分休闲时间,我会选择看经典的电影,看经典的文学作品,写自己的文章。电影和文学作品为我构建了一个更客观的世界,写作是我后来能够拿出来的特长。
我的大学时光已经进入最后的挣扎了,我经常想如果能回到大一我会怎么做。所以实在不想让你在三年后有与我一样的感受,所以写这篇文章。
1.关于时间管理
或许你可以在图书馆找一下图书管理的书,三楼就有。他们的理论可能更加有用,也有一套相应的操作方式。近期看到一种说法,如果每天醒来你就是一个拥有86400元的有钱人,你会怎样、最大限度去花这笔钱。而每天晚上入睡之前会被清零,第二天醒来又同样有相同的一笔钱。其实我们每天都有86400秒的生活,拥有这么多时间,有太多事情可以做了。现在我会把每个时间段自己做的事情记下来,这个可以看出在86400秒中真正学习、在成长的比重是多少。
除了上课,课后巩固下专业知识,可能加上参加机构,你们会剩下很多时间。当自己不知道要做什么的时候,就去图书馆,去运动场。还有你还可以练吉他。这是准没有错误的,一定的。
其次最好是在大学里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早上几点起来,午睡多久,晚上几点睡觉。看似是不够年轻。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会觉得熬夜是一种年轻的方式,这种认识实在太糟糕了。我们班有个男生因为打游戏,饭不按时吃,经常打通宵。在大二期末考的时候他急性阑尾炎,去医院做了个一万多的手术。所以看来,保持不生病,是最好的省钱省时间省精力的方式了。何况,阑尾炎还算是比较仁慈的警告了。
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这种想法,年轻得很。
早上起来喝一杯白开之后,可以买点燕麦(是燕麦不是麦片)。没有味道的那种,即食型的,冲开水就可以了。长期吃对肠胃好,这是别人同我说的,每天早上我都会吃一点。
晚上尽量不要吃太油腻的夜宵,简单吃一点就好了,不然对身体负担挺重的。
2.关于大学课程
在之后你们会面临一些机构招生,他们可能会说如果机构工作和学习冲突了怎么办。现在想想,这些问题实在是很弱智。没有哪一个机构会让你逃课去工作,也没有哪一个机构值得我们逃课去工作。网络上很流行那种,没有逃过课的大学不是完整的大学。不过就是一些可笑之谈。我也有些同学也会逃课,这是挺不好的事情。我不建议别人尝试逃课,因为本来课就很少。大学的课堂跟高中是不同的,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方式,可能灌输完也不管你们是不是真的懂得,就走了。还是要靠后期自己的消化,没有消化,就没有真的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在大学,最好不要挂科,会影响以后的就业,也会影响学校一些奖项的申请。大一大二大三最好是能当班委,这会给你的综测成绩加分。综测成绩是用来评奖学金的,一部分是你的学业成绩,一部分是另外的加分项目。大二我没有当班委,我的学业绩点是班里第三名,但是我的综测是班里第九名,所以励志奖学金我拿不了,这是我极度后悔的事情。
班委加分是固定的,还有加入机构也可以加分,成为辅导员助理也可以加分,做研究项目有些也可以有加分,但都比较少。虽说是不强求,但争取总是没错的。
很多人上了很多课之后都还是不知道自己的专业定位是什么,不知道自己的专业是学什么的,以后是干什么的,所以有些人会厌恶上课。其实不然,当你看一部电影的时候你在一开始也是不知道影片的故事,不知道它的呈现效果它的叙述方式。所以,尽管有这些疑问,也是要好好听课的。真的不知道,那就先做好今天,消化今天的课程,探讨你们的老师传达出来的观点。
大学有很多时间,所以你可以自己学一些其它的知识。说实话,比较吃香的有什么PS、Pr、PE这些软件的掌握,还有最基本的Office,其中Excel是最重要的。学着,总是没错的。网易公开课这个APP有很多课程都是可以免费听的。
学业绩点真的很重要,尽管成绩不能代表你是否真的掌握了相应的知识,但至少是代表了你是否有好胜心,是否有相应的学习能力。
3.关于外语
英语很重要,是我们在实习工作中都普遍认识到的一点。英语口语,每天不断地练不断听。沪江开心词场,英语流利说,可可英语这些软件都挺好的。我们大学的英语老师说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学了英语之后感觉还是没有成效,那一定就是投入的时间太少了。其实也确实是。我们读中文,每天不停在看书,不停在说中文,不断在输入和输出,所以所有的东西都在不断加强。但是英语就没有,因为它不是我们最主要的交流方式。所以软件就成为了极好的学习工具。
英语对金融经济专业的人来说,也会相对重要一点。英语四六级跟BEC这些都可以考的。因为之前投入英语时间太少了,我今年还要参加六级考试。而且越学中文,对英语的时间也不会太够。趁你们现在还有时间就多点学习,每天都学一点,就像每天看一部分书籍一样,这样会比较好。图书馆有很多英语学习的书,不过口语练习方面还是觉得在软件练习上会比较好,更能纠正一些发音的问题。
如果有兴趣,自己还可以自学一下其它语言,我有些同学就自学日语,比较容易接受又跟我们很像的一门语言。
4.关于心态
大学可能没有憧憬中那么美好,因为大学有些课程的确有些无聊。不过尽管一开始觉得无聊,也实在不应该错过。大二我们上一门近代文化史,我们当时也跟其他同学一样没有特别认真听讲。后来有一回上课来晚了,就只能坐在前面(以后你会发现,公共课大家都喜欢坐后面玩手机)。但是那一节课过得特别精彩,因为我们那个时候才知道原来那个老师讲课很有趣,内容也很有趣,但那是那门课的最后一节课。这件事情我们印象很深,也很后悔,所以从那以后,不管上什么课,我们一定是坐在班级前排的,不管我们是不是真的听懂或者是真的有兴趣。但是在前排,会有和老师的一些互动,会好一些。有些同学来了在班级后面玩手机,实在很不明智。有些同学看自己的书,也不好。其实书也没看进去,课也丢了,就是典型的偷鸡不成蚀把米。
大学的关系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不过我们女生宿舍还好一些。阿哥以前主要也是跟机构的朋友、同乡会的同学比较熟悉,主要是因为他们宿舍的人都喜欢打游戏。打游戏是男生中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但绝对不是唯一的沟通方式。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不觉得可以为了迎合别人的喜好来勉强自己做喜欢的事情。像我们班有些女生也爱玩游戏,但我与她好,绝不是通过和她一起玩游戏的方式。我想,别人都不该成为我们丢失自己的理由。何况,他们是别人。我们又为什么要成为别人。
大学里你会遇到很多大牛,说实话。不管是什么方面的,他们都好像特别厉害。不过这也没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之处,觉得自己没有的人,可能只是没有意识到而已。求学路上需谦虚不是没有道理的。见贤思齐也是真理。跟优秀的人多待在一起,会学到很多东西。学校有个社团挺好的,叫“创行”,它会有春招、秋招,你可以留意一下一些信息。里面绝对是学习成长的好地方,比学校很多机构好太多了。
不过每件事情都有自己的意义,大一的时候加入机构,后来我也想退部,不过被劝住了没有退。只有坚持到后面才知道,其实很多事情都特别美好,也特别有意义。不走到最后一步,谁也不知道是精彩的结局还是烂尾,不过还是过程最重要。
如果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去认识外面的人。有个公众号“北辰青年”,我挺喜欢的,有时候会有一些挺有意思的活动也值得参加,顺便可以认识一些比较厉害的人。
如果在一开始你身边存在一些可能没那么认真的人,不认真生活不认真学习也不认真打游戏(认真打游戏是要打出名气,打出奖项的),什么都不认真的,其实也不必远离他。只是“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不过就要坚定自己的生活态度,不必为别人改变,也不至于受到他人影响。
尽管自己真的很普通,但是我也没有觉得自己会比别人差多少。现有的经济,从来不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尺度,也不能决定其气质。且生活中有很多难题,一开始觉得实在跨不过去,后来真的过来了再想想,也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只要再坚持一下,前面的雾霾就散了,太阳也会出来的。
5.关于明天
有一个老板很搞笑,开了一家餐馆,名字叫“明日免费”。这是一个悖论,因为明天永远都不会来的。今天是昨天的明天,所以有些人说活在当下不无道理。今天的人今天的事,都是唯一的短暂的,也是值得被珍惜的。我现在对朋友比以前要好一点,因为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来。若是用悖论来解释,那应该是意外先来,因为明天永远不会到来。这样想,好像世间很多事情都可以被忽略,人和人之间的矛盾,人和人之间的隔阂,都不该放在心上。人和人的美好,因为不知道的意外,所以才会格外珍惜。但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
如果每天唤醒自己的是梦想,那一定是一件太美好的事情。不过如果还没有明确的梦想,也没什么关系。但是,唤醒自己的,也应该是自己对生活的安排和计划。每天晚上可以想一下自己明天的计划是什么,每周每个月的计划是什么,读多少书,去什么地方旅游,去做什么公益,练多久的吉他,都应该被安排在自己的生活中。计划给人的目的就是心安,和清晰。
另外在前面说到的,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休闲时间。在课程之外,其它时间怎么安排。如果想待在宿舍打游戏,不如计划去周边地方旅游。广州、佛山很多临近的城市,或者是坐火车去临近的省份,与其浪费时间,不如把时间浪费在旅行上,暂且还能让你发现生活还是不一样的。
我到现在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不过认真过好现在总是没有错误的。
6.关于读书
最好还是有一个自己的书单,或者可以上豆瓣读书上看一下别人的书单是怎样的。我不建议读一些网络小说,也不建议读很鸡汤的东西,因为千篇一律。网络小说重在情节,文字的魅力几乎是没有的。如果你读过张爱玲的作品,你就会了解那些网络小说在阐述上真的一点也不吸引人,可能能算上是一部可看的情节小说,但还算不上是什么文学作品。
有些人说要根据自己的程度要读书,设计书单,其实我觉得有点扯淡。别人能读得了的,你也能读得了。人生也就几十年,能真正读书的时间又很少,真的没必要把时间放在一些不值得读的书上面。读经典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享受,经典的写作背景,经典的写作方式,每个作家都是独一无二的,有时候很难深度理解,豆瓣上也有很多书评,也可以加以参考。读的书会成为构成我们的骨血,看一个人的书单其实也可以看出他的生活态度,是选择很容易读的一些作品还是去攻克难度深一些,但是有意义的经典,都是个人的选择,只是这些选择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成长。
近来在补历史,历史我挑一些比较容易读的版本,这样比较容易吸收。历史方面我是空白的,读得也很少,所以也只是一个常识的普及。诗歌、散文和文学作品,我会挑一些难一点的,或者是之前不愿意读的作品,也会发现很多作品也不错。
我之所以喜欢村上春树,不太喜欢东野圭吾,主要是因为村上的书更有哲理性和深度。他写爱,写性,不是单纯写这些的,这只是他表达的工具。村上春树的作品,林少华翻译的版本是最好的,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也有一些其他的翻译者,不过都不如林少华好。可想,一个好的作家跟一个好的翻译者实在是分不开的。
我先前也读过一些外国作品,比如说《一个人的朝圣》,不知道是谁翻译的,读起来很生涩,读了一大半也觉得枯燥,读到最后才觉得特别好。可见有时候读书也是需要坚持的。
那些网络小说,言情小说,他们称为宠书,我有时候真的觉得是一些不入流的东西。在书籍阅读上,每个人都享有着自由选择的权利,不管选择什么都是能够被尊重的。我也读过网络小说,所以觉得实在没有必要。经典的文学作品,实在值得被读。另外也可以读一些哲学类的书,不过我看得少,我们的马克思老师总是让我们读。还有历史书也值得一读。我实在很喜欢张爱玲,不是喜欢她描绘出来的故事,实在太喜欢她的表达方式,是极度的经典。博尔赫斯的诗集不错。还有林语堂、钱钟书、胡适他们的东西都挺好的。不过有时候要有自己的观点,他们的作品,也仅是自己的想法。这些倒可以看文学评价,还有前面跟你说过的“网易公开课”里面台湾国立大学有一个课程,讲中国文学史的,我很喜欢。
大学四年,时间够多的,有很多个86400,我们都是富翁。
奔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