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叫你说出一件最需要意志力的事,你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呢?
人们嘴里常说“我毫无意志力”,通常是指“当我的嘴巴、肚子、心里或是全身上下都想要的时候,我没法‘说不’。”
而果断地“说不”属于意志力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重视“我不要”的力量,寻找正向反馈
你有没有发现,现代生活中藏着很多有趣的悖论:
失眠的人越想入睡,就发现自己越来越清醒;减肥的人不喝雪碧和可乐,却在梦里梦到甜甜圈和奶油曲奇;
焦虑的人用尽各种办法摆脱焦虑,却再一次陷入焦虑的怪圈;
甚至有的人在清醒时压抑着的对一个人的情感,会在午夜梦回时再次萦绕心间,难以自拔。
这在心理学中也叫作“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越是禁止两人相爱,他们爱得越深。
当人们试着摆脱某种想法时,它却像飞镖一样“嗖”地飞回来了,这个效应也被称为“讽刺性反弹”,当压抑人的本能时,就会产生这种效应。
这也很好解释了为什么一个渴望给考官留下好印象的考生反而说出了不该说的话;想要保守秘密的人,忍不住将秘密告诉了每一个人。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讽刺性反弹”,它们都证实了“我不要”的神奇力量,它和大脑如何处理“不要去想”这个指令有关。
2、自控力的关键是调配感情
决策,其实是感情和感情的竞争,理性的作用是给感情提供信息和辅助。一个人特别喜欢吃巧克力,但他也知道巧克力含糖高,吃多了对身体不好。
那么当你在纠结要不要吃一块巧克力的时候,你会习惯性认为:“不吃”就是理性的,“吃”就是感情。但其实两个声音都是感情的。
一个感情是想吃巧克力。
它为了说服其他感情,会列举各种“理性”的理由——吃巧克力可以让你的精力更充沛,它会让你心情愉悦更有动力去进行接下来的学习与工作。
但是不吃巧克力,也是一种感情,这个感情也会列举“理性”,说巧克力吃多了身体会变胖。
理性也是演化的产物,我们并不能完全摆脱动物性。
我们的意识以为自己在做理性分析,其实意识只不过是在倾听各个模块用理性来为自己找理由而已。
我们的所有决策,都是从感情开始,以感情结束。理性只不过是感情的工具,感情才是真正的决策者。
那么如此说来,自控的关键就不是调动理性,而是调配感情。
3、直面欲望,但不行动
根据自控力的说法,如果想忘记不想要的事物比如粉色的大象,也是有办法的。
这里有四个步骤帮你忘记它,也适用于对甜食的渴望,停不下来刷剧与刷爆信用卡用于购物。
第一步,承认自己脑海中的欲望,以及渴望某种事物的感觉。我确实想到了粉色的大象,这并不可怕。
第二步,不要试着转移注意力或与之争论。接受这种想法或者感觉,提醒自己粉色大象背后的科学依据是“我不要”的力量。
第三步,退一步考虑,意识到这种感觉与想法不受你的控制,但你可以选择是否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要不要想大象,其实最终还是由我决定的。
第四步,记住你最终的目标,提醒自己预先做的承诺。
比如“我可以自己控制自己,有效有意识的自控”
“我不再吃甜食,我要瘦到100斤”“我要理财,因此不能剁手”,发挥“我想要”的力量不忘初心。
这四步亲测有效,能帮助我们认识自身,直面“我不要”的力量。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活一世,记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才会让你真正的快乐。
世界很大,它装得下你的梦想。你想去的地方很远,你爱的人足够优秀,你也值得被好好爱着。想与做之间,只差你的行动。加油!了不起的女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