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周四上午接到前任校长的电话,问周六有没有时间去做面试考官。一方面是领导的信任,另一方面我自己被面试过,但是面试别人却还是第一回,所以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五分钟填写个人信息赶紧给领导发过去,事情就敲定。
培训
面试地点在师专,师专的大概位置我知道,但具体行程可不清楚。所以周五下午我按正常上班时间就出发了,2:30开始培训,我还没到两点就到了师专里面停好了车。不急着上去,在里面随便瞎溜达溜达。
师专是当年的连教院、海师、港师几个学校联办的,我的母校海师也并入了其中。但校址变了,物非人也非,实在是无法找到心理上的认同。也是,当年同学毕业20年聚会,回到的也是当年的老校址,而不是这个新师专。
培训地点在大同楼,偌大的阶梯教室,虽然开了空调,但寒气仍然很重。曲形大屏幕占据了一整个主席台,但字迹并不清楚。主持人挤在边角上谈面试考官的注意事项。屏幕字迹不清楚,主持人说的也不是很敞亮,但好在内容也不复杂,总算能弄懂个大概。主持的领导说师专太冷,上次组织什么考试,刚结束就被考生投诉,考场太冷影响考试发挥,所以明天务必请大家多穿点衣服,院方再把能发的取暖设备尽量都发上,反正考场是没有任何带电的取暖设备的。看来真的只能靠一身正气了。
上岗
周六早七点,天还未大亮就坐到了考务办公室。领导又简单的交代了几句就各自奔赴战场。我很快找到面试教室D504。D504在顶楼,中间是东西向走道,南北两侧是教室。D504恰恰是北侧的教室,眼看着南侧教室阳光缓缓地充满了整个空间,甚至靠窗户的地方已经沐浴在冬阳下,而可怜的北侧教室却仍然冷森森的,放眼北窗外可以遥看灰突突的花果山,山上似乎积雪未化,让人更觉几分寒意。
主办方确实也费了心思。陆陆续续送来了发热鞋垫,暖宝宝,还给硬板椅上配了一个坐垫,发了一个小毛毯盖腿,棉手焐也送过来了。这春天般的温暖大约可以抵御几分冬日的严寒。和我搭档的另三位老师都是师专的教授,实战经验非常丰富。有两位都说自己穿了两双袜子,暖宝宝也预先配备,其中一位甚至多带了一双居家穿的老棉鞋,大组长说为了面试昨天还特意穿上了冬天最厚的一件羽绒服,显然都是老江湖。他们都特别和善,几分钟功夫我感觉就跟他们熟识了。
重新包装严实后我们一边交谈一边等候考生进场。足足等了个把小时才终于盼来第一位考生,专家一研究发现我们这考场是小学语文组的最后一个考场,考生都安排在前面考场的多,也不知然否。一上午紧赶慢赶面试了7位考生。中午领盒饭,短暂的休息,12:40集合,然后接着干活。下午又面试了11位考生。
感想
面试一天下来,感觉这些孩子们都好“嫩”啊。
小姑娘们嫩生生的皮肤,满脸的胶原蛋白,行为举止让人感觉稚气未脱。小伙子一副楞头青的样子,手足无措,强行镇定,仿佛第一次见丈母娘。
我暗自猜测他们的年龄,学历以及家乡,组长给我递过来孩子的身份证件。身份证上记录的清清楚楚,这些孩子有的来自甘肃,有的来自云南,有的来自江西,甚至还有来自新疆的,简单的说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大多数都是1999年出生,妥妥的小鲜肉。他们在家乡十二年寒窗,历经中考高考,满怀憧憬来到了连云港这一座大专院校就读三年,今天要考一个教师资格证,然后走向社会这个大舞台,开启职业之门,搏击人生风浪,感觉孩子们真的很了不起。
选手抽到的题目大部分都是二年级课文。诸如《大象的耳朵》、《青蛙卖泥塘》、《蜘蛛开店》、《揠苗助长》、《祖先的摇篮》、《小马过河》等等图文并茂、读来朗朗上口的文章。低年级学段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识字教学,课文分析不能生硬枯燥,应该让学生多在读中感悟。选手们对于试讲的流程都很熟悉,但基本功确实还是有高下之分的。拼音、笔顺、间架结构的分析,“六书”的讲解,教材重难点的把握,虽然只有短短的10分钟试讲时间,但窥一斑而知全貌,平时学习是否扎实是能够反映出来的。
一天总共面试18位考生,通过率非常高。回想自己初上讲台时,谁不是手足无措,面红耳赤,心虚发慌呢?哪怕是从教若干年,谁又敢说自己已经吃透了整套教材呢?假以时日,经过历练,这些“嫩嫩”的姑娘小伙子们最终成长为一代名师也未可知。
可爱的后浪们,加油哦!
2021年1月13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