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时代的辨士学派代表人物高尔吉亚,提出了著名三个命题。
第一,无物存在,没有物质存在。因为我们所说的存在都是表象或假象后面的理念。
他接着做了第二个推论,即使有物存在,也无可认知。即:即使有一个真实的存在,我们也无从认识,因为我们的认识所达成的只是虚象或现象。
他做的第三层表述是,即使有所认知,也无从言表。
这三个命题非常惊人地恰好说明了西方哲学的三大进程。
第一,本体论。到底存在是什么,有没有存在?
第二,认识论。即使有存在,也无法认识。 这恰好是第二阶段西方古典哲学所探讨的认识论的核心难点所在。
第三,当代或现代哲学的语义论转向,即:既然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是一个主观感知逻辑体系,那么这个逻辑体系的体现是以语言结构系统表达的,而语言结构系统有自己的内在规定性,这就导致语言的运行会超脱逻辑的牵绊,而走向自己独立的运行状态,从而导致对逻辑体系的扰动。这是当代哲学舆论转向所要探讨的问题。
而高尔吉亚恰恰在第三段中讲,即使有所认识,也无可言表。在古希腊时代的高尔吉亚居然预判了整个西方哲学史的走向和基本问题的提出,令人十分惊诧。
我们见不到高尔吉亚的整个论证过程,仅从高尔吉亚的这一段希腊时代的表述,就可以发现在古希腊哲思的萌芽之中包含着后来整个西方哲学演化的全部基因和种子,后系的哲学发展只不过是古希腊哲学思绪的延展和迭代。
而且早在高尔吉亚那个时代,哲学就已经表达出越来越脱离终极本原追问的深度,从追问世界的本原不得不漂移到追问感知的状态,从追问感知的状态不得不再漂移到追问语言的状态。
这个状态形成西方哲学走向逐步浅薄化的总趋势。这也就是为什么20世纪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要返回古希腊,重新追问存在的原因。
(编辑整理于王东岳《中西哲学启蒙课》)
![](https://img.haomeiwen.com/i25054885/71eb3bab75b1c92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