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学习调整情绪,也对自己提了一点小小的要求: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去思考,不要轻易评价别人,评判自己。
昨天上午,领导和我,还有另外一个同事,我们三个人共同商量一下老刘的事情,看看怎么处理。一开始,我一直在旁听,没有给出什么建设性的建议。后来领导讲到人员招聘的问题,再有人员入职的时候,一方面要做入职体检;还有一点,要查个人征信。
这次通过警方协助才知道,原来那个老刘在当地还是老赖,他偷偷跑出来,没有人知道他在哪里。现在难怪着急出院,一是怕暴露行踪,二是怕无法承担责任吧?这种人,企业用了,也要担风险的。
我相当认同,以后招人我要先把关,把适合的人推荐给老板来定夺。以前,我总觉得自己没有决策权,大部分时候都选择放弃权利,直接让领导或老板来面谈。好在这个老刘不是我找来的,后面的事情跟我也扯不上关系。
现在整理才发现,我们的讨论后来偏离主题了。不知怎的讲到设计人员,现在老板觉得来不及做,需要补充人员,她的想法是招两个刚从学校出来的,教人家画图。这样的机会,对于刚走上社会的人来说,真的挺难得啊,我应该替人家感到高兴,不是吗?
或许是跟已经离职的设计人员小方私交太好,我又忍不住评判一番:其实小方画图速度很快,人又肯干,如果不是工资不能按时发清,她也不会离开。假如再这样下去的话,招来的人又怎么能留得住呢?还是个问题。
好在那个聪明的男同事,听到这些立刻微笑着说:关于事实的部分我们先不讨论了。他这句话突然让我惊醒了,天啦,我说了什么?居然违反了自己定的规则,知道却没做到。知行合一,简单四个字,需要时时提醒自己,刻意践行。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也会走,讲这样的假设有什么意义?如果担心招来的人留不住,那就想想办法,如何为企业留住人才?干点该干的事,学会承担更多的责任。不要说什么都与已无关,不要去评判他人的对错。每个人立场不同,当你站在别人的位置,或许比人家有过之而无不及。
学会看他人的优点,多赞赏别人,多讲些正能量的话,用善言才会吸引来更多的善意。
在我的认知里,总觉得自己性格挺好,特别善解人意,可为什么总得不到平等的对待呢?现在通过测评才知晓,我的情绪基本是处于对立状态。表面看着顺从,唯唯诺诺,但总在背后忍不住吐槽,找个机会发泄下。
记得以前公司的股东,当时的总经理,由于干了一个大活,赚了很多钱,买了大别墅,换了小“老婆”。每次讲起他的时候,我都义愤填膺,毫不留情。管他什么总经理,我“一视同仁”,从不区分对待,完全没给人家应有的尊重。
现在想想,那是人家私生活的事,根本与工作无关,谈论他干嘛呢?知道他做的不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冕。何必浪费自己的大好时光去谈论那些毫无意义的事?有什么用?能改变现状吗?能让这个世界因此而变得更好吗?
不能,心里完全清楚不能。只是觉得不吐不快,抓住人家一个错误夸夸其谈,能显示自己什么优势呢?真是够无聊,还总以为自己是正确的。
此时此刻,我想在此郑重道歉,跟那些我曾经伤害过的人,说声对不起。我错了!
我无法收回曾经讲过的那些伤害别人的话。愿我以后能真的善良,出言谦逊,知行合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