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最贵的生产资料。
时间是超越的最大秘诀。
理论上一个人最终成为怎样的人,跟他把自己的有效时间用在哪里呈正相关。
时间能让一种平凡无奇的小进步,最终演变成一种大成就,但前提是,你在对的方向上花费的时间比其他人更久。
无论是其他人因扛不住而中途放弃,还是你使用了一些偷时间的技巧,总之你的有效时间得大于其他人,这样,在其他条件基本对等的前提下,超越就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增加某一方面的有效时间,有以下三种方式:
1.从其他地方挪用时间,减少娱乐无用的事情。
2.用最适合的时间做最适合的事。用大块的时间做大块的事儿。
3.从内部偷时间,减少摩擦。
比如一上班,先沟通安排事情,让其他人平行处理其他工作,然后自己再开展工作。
有效时间不以表面时间为准,是可以在不改变一天24小时硬约束的前提下偷偷增加的。
以上内容来自《上行》
读后感:
前些天看到一句话:给工作以时间,而不是给时间以工作。
读第一遍的时候,还感觉绕了一下。
再读的时候,才琢磨清楚了:
前者,把不可多得的时间,看做重点,分割出去一块,给了工作。
后者,把工作看做重点,时间花在了上面。
虽然最后都是工作花掉了时间,但是使用时间的人,对时间的认知是不一样的。
我们每天需要琢磨一下,24小时,都分配在哪里。
除去生存必须的部分,每天留给自己支配的,真的不多。
如何在能挤出来的每天3-5小时时间里,产出自己想要的结果呢?
先填满,再优化。
如果去记录你的时间花费,很多人都会很吃惊:
原来每天浪费掉的时间,这么多!
所以,原有的应该做的事情加上自己给自己找的要做的事情,用它们,把时间填满。
然后,去优化。
如何取舍?
看结果。
吃零食的时间就可以剩下来,因为变肥的结果,我们不想要。
而如果零食省了下来,那逛超市或者网上买买买的行为也会减少,此时,省去一件吃零食的事情,但是省出来两份时间。
写字的事情能省吗?
当然不能。
这种从第三者角度去观察自己每天干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的视角,可以让人更清醒。
常常在评论区看到:写的什么呀,这么无意义的事情。
这样说的人,不在少数,而这样说的人,你让他写,他估计能坚持一个月,也就撑不下去了……
时间最公平。
投放在哪里,哪里就能开出花来。
继续自己的热爱。
我现在每天的时间,就是被读书和写字塞满。
写字对我来说,一是习惯,偶尔还有了一些享受的感觉。
接下来就是在不断地写字中,察觉,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