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和小说有些很像,但是实际不一样。剧本更像戴着镣铐跳舞,要跳舞又要带镣铐,要呈现,不能过分,小说就是自由的跳舞,跳的好,更容易一点,但是大部分写小说的,跳的都是艳舞,所谓艳舞就是讨人喜欢,讨人喜欢没什么不好,都要吃饭,都要赚钱,都喜欢美女,没什么。
但是即便是跳艳舞,能出名有地位的又是少数。从来如此,剧本是围绕着戏剧写的,要有戏,故事和戏不一样,最大的差别就是表现力,表现力最能调动人的情绪,有说法是 戏剧起源于巫术,观众也喜欢被戏剧调动情绪。那个一伙人围着一个人一堆火,讲故事的,或者表演巫术的时代,深刻与我们的身体记忆中。身体记忆更加深远,说远了。
说回剧本,剧本无论如何也离不开戏剧。生书熟戏,戏更侧重情感调动,书更侧重故事性。这两种不是相互独立的,是相互包含的。所以说戏剧冲突,故事曲折.最近又读了一边 老舍茶馆,我仔细体会好在哪里,老舍文集是我初中 就看过的,当时年轻,就记住了几段情色描写,后来看黄色小说,同样是情色描写,无一看的过眼。
这么比较有点欺负人,就像中国人去和新教国家比历史.天上地下,云泥之别.看老舍的剧本,记忆点特别鲜明,比如烂肉面,比如来看看,比如胆小的松二爷,硬气的常四爷,陪着笑脸的王利发,形如僵尸的庞太监。
戏剧的另一个重要能力是共情,调动人的情感,为了情感就必须让人物可爱,或者可恨,最差也 要有记忆点,没有人记得的角色是失败的. 塑造功能性角色的能力,体现了剧作者的能力,因为主角光环多,读者喜欢,或者观众喜欢容易.边缘角色就难了。
说道角色的塑造,关于剧作有两派观点,一个是电影 买的是人物,一个观点电影买的是故事,这两种不绝对,有人托戏,有戏抬人,但是我真的想说的是我特别喜欢的日本漫画家,尾田荣一郎,他就是角色塑造大师,他的故事,其实都是一个模板,但是他的角色塑造的真的 太成功了。900多漫画,1000多个人物,都有性格特点,外貌特点,剧情推动作用,这是非常消耗创造力 的。也难怪,他说画完了要封笔。
但是也不是没有缺点,过分强调人物塑造必然导致故事上的雷同和缺乏新意,其实看金庸的小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据说金庸在写小说之前是编剧,也 学习过剧作理论,所以射雕里有黄蓉和郭靖吃西瓜,偷窥的戏。一个场景,不同人物登场。这也是戏剧和故事一个比较大的不同,在久的莎士比亚时代和中国传统戏剧时代,剧作家就认识到,场景的有限,必须在固定场景内体现冲突,体现情绪。但是故事没有这个问题,一句话就能从云南到北京,相声似乎还有一个段子,说的就是这道理。这就是小说比戏剧容易的地方。
同样,小说也有劣势,代入感,小品干不过相声,就是缺乏代入感。这也是相声或者说书难得地方。所以有些相声和评书会强行拉动情绪,把观众带入故事,只要进了故事,读者选择相信你塑造的虚构世界,后面就好办了。小说的文章表达,就要看写作的手段了。
戏剧相反,即便戏剧角色已经深入人心,如果故事性不合逻辑,或者表演有问题,哪怕道具有问题,观众都选择质疑。各种原因,我不是搞学说,就不研究了,
但是,抖着胆子猜一下,估计还是,巫术表演的时候,多数是强制性信服,而讲神话传奇多数是主动进入信服。这也是为啥戏剧,要穿戏服,要戴面具,涂油彩,故事讲述者只关心讲述能力。
关于小说和剧本的其他问题,就先讲到这吧。反正说的再多也不爱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