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两则搞“地域黑”歧视河南人的例子:
1)问: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为啥后世人再也找不到了呢?
答:作者在文末不是说了吗,“南阳 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
2)问:《三顾茅庐》里,刘关张三人去南阳,找到诸葛亮的茅庐,刘进屋邀请诸葛亮时,为啥要关张二人守在门外?
答:“得是关羽、张飞这样的人,才看得住他们栓在门前的马呀。”
殊不知,正如江浙沪广轰轰烈烈地抓工业抓商业,河南在那里默默无闻地搞农业,扛起锄头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几千万河南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占全国1/16的耕地上辛勤劳作,解决了全国1/10的粮食生产,一年生产的粮食可以养活全中国3.8亿人。为了让全国人民吃饱肚子,河南主动放弃工业,牺牲自己的收入,到2017年,河南仍有36.9%的人在务农,但他们加起来只贡献了河南生产总值的9.6%。除了在庄稼地里刨活,河南还生产供应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可以说,河南是全中国14亿人的衣食父母。
所以,请大家别再搞地域歧视,黑咱们的河南同胞了。下面这首诗,与大家共勉:
手足应无间,
同袍不可欺。
九州承一脉,
春草共离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