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中毕业,有幸考到宾中,那所父辈都赞许的学校。第一次来到了宾阳。
“来宾阳当然要吃酸粉啊!”
来接我们的阿姨很热情,坐在车后座的我从后视镜中看到她因笑着而眯起来的眼睛,虽然她有一种富态的高傲,但是谈起酸粉却和街边抱着小朋友的妈妈一样让人感觉到温暖。
她是我叔叔的朋友,应叔叔的交代,阿姨说,要帮助远在他乡的我熟悉环境。
所以对一切都那么陌生的我,最先认识的,不是那所学校。
而是酸粉。
我们几个外来人,像快要找到宝藏般好奇:这是有多好吃,才让这位多历年所,尝过悲欢离合的妇人如此赞许?
车速随着思绪一路飞着,我们最终停在了一个路口,抬头,纂体雕刻的“宾州南街”散发古色古香的气息,走进去花了几分钟,我们停在了一座毫不起眼的木房——天后宫颜十五酸粉,这里有几百年前的姿态。
阿姨说,酸粉哟,在这里的店随便一瞧都能吃上,但是这里才是正宗的宾阳酸粉。
噗。我不禁在心里笑了,因为我想起了汪涵那句经典的话:有人模仿我的脸,还有模仿我的粉!模仿再像,也不是正宗宾阳酸粉!
门口中间有个小玻璃隔间就是点餐处,天气炎热,排队的人很多,我们很是不耐烦,阿姨早已司空见惯:夏天啊最适合吃酸粉啦!
是的,宾阳酸粉,属于凉拌粉,盛夏、酷秋时节吃上一碗,顿感凉爽透体、心旷神怡、精神倍增,具辟邪祛暑之奇效。在宾阳有着一句话:夏天吃酸粉,病猫东(注释国语译:都)精神。讲哦正是云队哦(注释国语译为:说的正是我们的)宾阳酸粉。
阿姨一边擦掉脸上的汗水,一边将我们往屋里推:哎哟,人真多唉~我们还算早来啦,要是晚点就没有座位啦!你们快去占位置!
这里的人多得使我们听阿姨的话乖乖坐下。
我终于瞧见它的容颜。
肤若凝脂,皎皎颇白皙,朱唇榴齿,柔柔颇温心,珠围翠绕,淡淡颇恬然,着市井麻衣,倒是让人看着舒心。
后来的后来,我才明白,这碗粉里融入了一位孝顺家婆的媳妇的用心,所以不论是北宋时期的黄发垂髫,亦或是当今时代的青年才子,当地人总能在品尝酸粉中体会到浓浓的亲情与不变的孝道。
炎炎夏日,我们在这间木屋里感受到了生活的清爽。
与酸粉结下的缘,陪伴了我整个高中。
宾阳中学也是个古物了,南街就在旁边,它俩都是人瑞,乐此不疲地照看着周围的一切。在这里,我遇到了亲和,友善,大方。
朋友也喜欢吃酸粉,周末下午,南街经常有宾中学生的身影,三三两两,好像去吃一碗酸粉一周才算完整度过。有时人太多,我和朋友只能退而求其次,去附近的酸粉店凑合一顿,朴实的店面,没有很多人,但是老板娘很热心,即使在闷热的天气下听见她的吆喝也不觉得烦躁。
“小妹哎,进来吃酸粉嘞!”
“阿姨,两碗酸粉,谢谢。”
老板娘手脚麻利,一碗嫩滑的宽河粉太无聊,两手一挥,烧肠、炸波肉、炸肉排、腊牛肉巴、酸黄瓜(有时是酸萝卜等)、花生米(或者油炸黄豆)、蒜末(香菜等)、生辣椒、紫苏叶等万马奔腾,瞬间就将碗堵得水泄不通。最后浇灌酱汁,一气呵成。干活利索的她在和我们聊天时像这粉一样滑溜滑溜的。围裙一摆,坐在我们旁边,像朋友一般亲近。
“小妹,你们不是本地人吧?”
“哎哟,来这么远的地方读书呀?爸爸妈妈担不担心啊?”
“我女儿啊也在宾中读书呢!她每次回家都和我讲你们学校的事呐!”
提起家庭,阿姨的眼睛柔了几分,夫妻两人一起经营这家小店,忙忙碌碌中过着平淡无奇的日子,然而我却从未看到她的眼神有过一丝抱怨。
我觉得老板娘是幸福的,因为这里有属于她的人,也有属于她的酸甜味道,她拥有生活。
恍惚只在一瞬间,我毕业了,离开了那座拿走我三年光阴的小县城,我拖着行李,站在校门口,和刚刚到来时一样惆怅,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还能像读书时这样,待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安然地度过,这里有许多珍贵的回忆,我怕离开久了,这些回忆也就不见了。暑假回校拿录取通知书,又去了南街,或许这一次是真的与宾中告别了。最后一次吃酸粉,味道还是和以前一样,它好像已经习惯了,因为我并不是它第一批看着离开的学子,有人带着不舍离开了,也有人怀着新奇进来了,来来去去,只有它还保持着原来的模样。但是它会等待,等待再次的相遇,将它所保管的回忆还给回来的人。
2017年,大一,来到陌生的环境,每当谈起高中生活,我总是能想起那酸酸甜甜的生活,所以我每一次都会和别人说:
“来宾阳当然要吃酸粉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