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常鬼统领内线的是个新生,人称“连弟”,张思行之所以知道这个人,到不是因为他的球技,实在是连弟长了一张清秀的脸,自打上次来过一中后,学校里已经有了他的粉丝团,一大批花痴已然将他祖宗八代查了个遍。要说这连弟,确然有一副好面孔,加上身材高大,当真是个大帅哥。不过张思行对他印象不深,这人在场上是个典型的蓝领,几乎不参与进攻,上次整场比赛只在篮下上了个空篮。不过,仅仅这一个篮,张思行也看出点端倪:连弟不会投篮,或者说,他的投篮动作太诡异。张思行还记得上次连弟一带而过的进球,整个动作刚开始都还正常,可是临出手那一下就别扭了。事后想来,张思行基本可以肯定一点:连弟是个左手将,但是他投篮的动作是右手的起手。这就是说,这人的投篮是在出手时靠护球手从侧面施力将球转出托球的右手的。这样的出手方式,注定了两点:1.出手应尽量高,以这种方式出手的球是侧旋,最好擦板,而且是几乎一条水平线上的擦板球,所以出手点应尽量高。2.投篮距离不会太远,靠左手侧旋的力量其实是不好控制球的。基于这两点,连弟在进攻端基本没什么事儿,就是篮下的二次篮板而已。
在张思行看来,一中的内线其实要稍微次于二中,一种的小凯和阿超皆是射手型内线,几乎都是后卫射程,在篮板方面,小凯稍微好于阿超,在进攻方面阿超要稍好于小凯。如果单单是拼内线的拼抢以及背身,一中是拼不过的。
不过好在二中的外线稍弱,主攻手坐镇小前,此人擅长的是突破,速度和身体的柔韧度极好,张思行之所以记得他,是因为上次的一个折叠上篮,让人很是折服。不过这人技术太过粗糙,是个直来直往的主,打比赛全靠一股蛮劲,上篮时根本不管自身死活。这人叫什么名不知道,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叫他不死小强。
二中另外的两个后卫,虽有点名头,实际上多半依赖着常鬼,这两人一个跑位空切,一个传球组织,都属于手活好的主,可惜在两人身材略瘦。组织后卫阿生,成名于上届的一二中联赛,当时与我方阿城对位,直至终场前两分钟,已经被阿城爆得不成人形,至少被冒了两次,断了三次,进攻端被阿城各种背打,当时看得大家有些不忍,阿城是一种的组织后卫,那一场球打的简单直接,就是各种背打阿生,几乎不用组织进攻,其他人也乐得捡轻活做,然后比分一直保持在领先六七分的样子。直到在距终场大概一分半钟的时候,阿生助攻伟乐,投中一个空位三分,到这时,一中才变得严肃起来。紧接着,交由阿城至前场,呼叫了个挡拆,给了小凯一个顺下,轻松得分,这几乎是阿城整场比赛真正意义的组织进攻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各个版本的传说都有了。张思行也不愿意再去想那场比赛,对于对手的轻蔑是应该受到惩罚的,张思行唯一愿意和人说的,是最后阿城的懊恼,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阿生在最后运球过半场时,轻松写意的摸了一下自己的鼻子。之后的事,一中的人都不愿再提。
最后说说二中的伟乐,伟乐和常鬼是同村,常鬼高一时候回家,路过初中时看了场比赛,发现里面有个瘦瘦的同乡,一手投篮标准至极,后来就一直带着伟乐打球了。关于伟乐,这几年来,无大功无大错,在场上也是干劲十足,不过,人们大多都是在说常鬼时提起他。不过,张思行有自己的看法,常鬼选他,不可能单单是因为同乡。
这时,场上的形势有些平和,双方都有条不紊的执行着自己的战术跑位,一中将主攻力改到内线。战术重心放到小凯和阿超身上,二中叫攻击重心放到了‘不死强’和伟乐身上,靠着伟乐不时的三分,紧咬着比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