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期外斜视较内斜视少见,但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逐渐升高,患者可由外隐斜发展为间歇性外斜视,再进展为恒定性外斜视。也可以发病即为间歇性外斜或恒定性外斜视。
间歇性外斜视处于隐斜和恒定性外斜视之间,有时正位、有时斜视,斜视所占比例较高。间歇性外斜视属于共同性外斜视中的一类,约占其30%-40%。
其发病主要是外展和集合功能的平衡失调所致。当集合能力不足、融合能力低下时,不能对抗过强的外展能力,使眼位有向外偏斜的倾向
间歇性外斜根据视远,视近斜视度的不同临床可分为4种类型 : 基本型 即视远与视近的斜视度基本相同 分开过强型 视远斜视度明显大于视近(大于或等于15棱镜) 集合不足型 视近斜视度明显大于视远(大于或等于15个棱镜) 假性分开过强型 视远斜视度明显大于视近,但遮盖单眼1小时或双眼戴+3.00球镜后。视远,视近时的斜视度基本相等。
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表现,发病较早,但发现较晚,一般到5岁左右才逐渐表现明显。对于无视觉抑制的大龄儿童和成人会感觉复视。当利用调节性集合控制眼位时,有视疲劳,阅读困难,视物模糊,头痛,可有视物变小变近现象。许多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畏光,即在强光下喜欢闭一只眼睛。斜视出现频率会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增加。由于受融合控制所以斜视度变化较大。疾病,疲劳及融合遭到破坏时斜视易于暴露。
控制正位时有一定的双眼视功能,眼位偏斜时,偏斜眼抑制。始终保挂 正常视网膜对应,没有或很少有弱视。无明显屈光不正且眼位偏斜的原因与屈光不正无特殊联系。
间歇性斜视的治疗方法,大于15个棱镜的斜视建议手术治疗,手术时机应掌握在双眼视功能受损之前,如果立体视觉正常情况下可延迟手术。如果双眼视功能损害时要提倡早期手术。但因为孩子比较小,所以检查斜视度要看孩子是否配合以及理解能力,所查斜视度是否可靠,检查结果不可靠不可贸然手术。
间歇性外斜的治疗目的是主要改善眼位偏斜以及远近双眼单视功能。除了手术以外还可以通过增强融合储备,从而增加视近时的控制力,适用于集合不足型 的间歇性外斜视。另外采用遮 盖治疗,遮盖主视眼来防止单眼抑制。诱导复视并刺激运动性融合功能。另外还能用负镜过矫来纠正。通过负镜刺激调节性集合功能,基于此,即使轻度的近视也需要矫正也需要矫正以控制外斜视。而轻度到中度的远视不一定要矫正。以免远视矫正后加重间歇性外斜视。用棱镜来治疗,棱镜片适合或不愿意进行手术的斜视患者,也用于麻痹性斜视伴有复视的患者。棱镜度数越大,患者的矫正视力越差,而且对棱镜片使用的依从性很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