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年夏天,经过紧张的装修之后,我们一家终于搬进了县城内的新居。那段日子让我一直为之兴奋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我专门布置了一间真正意义上的书房,多年来随我四处飘泊、居无定所的那些书籍终于得到了妥善的安放;第二,平日里自诩一名文化人,却一直僻居乡野,独学无友,孤陋寡闻。如今虽说有点儿晚,但毕竟跻身到了当地的文化中心,这样就有了更便利的条件去亲近那些文化界的师友、去享用那些文化设施了。
关于上面说到的第二点,多年来一直在农村和城市之间不断游走的我对文化设施上的城乡差别是体会至深的。别的放一边,单就书店来说,在我们老家就找不到一份儿。而在这座小城,不仅拥有多家书店,而且还有那么一家书店,只要一想到它的名字,就会让我的心中感到温暖,正是因为有它,才让我感觉到了这座小城的温度,它就是“博雅书店”,一座由两代人苦心经营了二十几年,为小城人留下了太多美好回忆的书店。
这座书店是由当年的露天书摊儿发展壮大起来的,原址在成兆才大戏院附近的中大街路边。说起来人生中处处都有机缘,我是从一位同学的口中得知有此书摊的。当年我正在滦县读师范,逛书摊儿、淘书是我当时业余时间的最大乐趣,一位来自柏各庄的同学告诉我,她们老家的一位退休教师在我们县城新华书店对面摆了一个书摊儿。因了同学的介绍,我对这书摊儿和书摊儿老板平添了几分亲切。于是每次上下学经过县城中转客运车时都要停留一会儿,到那个书摊儿前看看。偶尔遇到心仪的书,也会不吝口袋中少的可怜的生活费,先买为快。
让我至今难忘的是在这个书摊儿上买到了一本包含着张潮的《幽梦影》在内的《才子四书》。好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想得到一本《幽梦影》,做梦都想,可惜跑了多个书店和书摊儿也未能如愿。直到那天我到县城来,在那个书摊儿上大愿得偿。那种“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以及饮水思源的感激之情自是难以言表而又刻骨铭心的。十年后,我为此专门写了一篇题目为《结缘<幽梦影>》的文章,并且发表在2008年4月15日的《唐山劳动日报》上。那本书一直作为我的枕边书之一陪伴我到现在。每每打开此书,都会带给我对往昔的美好回忆,虽然我们再也回不到那段爱书如初恋的青葱岁月了。
还是回过头来接着说那个小书摊儿吧,随着滦南在城市改造中建成了那处商业步行街,小书摊儿的老板居然把书搬进了步行街中心一座二层楼的门店里。这下书的种类和数量也非昔日可比了,开放的购书环境更是吸引了更多的爱书人前来看书、选书、买书,博雅书店的名头从此越叫越响。这时的我已经参加工作,来往县城的次数多起来,只要有时间,必定要到“博雅”走一遭。就算是不买书,单只在书架间随便走走随便翻翻也会觉得神清气爽。那时候,店里哪本书放在哪个位置,我可以直接走过去从书架上抽出来。
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初好多跟随大人在“博雅”看过书买过书的小朋友如今都有自己的娃儿了。而我也已经好久好久没有去“博雅”了,一提到这个名字,就感觉想起了多年未曾联系的老朋友,原来时间和距离从来不曾割断我们之间的情愫。
现在好了,我离它从未如此之近,这让我的内心变得沉静、踏实。因为我随时都可以去到那里,闻一闻书香,重新感受一番书籍带给我们的“博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