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些原因,历经三个月的努力,终于把老舍的《四世同堂》读完了。读完之后,虽然有些人的结局已经模糊了,但是对于其中的有些话语特别深刻。曾经很烦恼读完一本书之后记不住里面的内容,甚至有些内容就像是没有看过一样,为此还专门上抖音搜索“读完一本书记不住里面的内容正常吗?”“读完书记不住内容,读书还有意义”之类的问题,通过不懈的搜索,终于得出了结论:读书是有意义的,虽然我们记不住书本的内容,但是我们读过的书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言行。每个人都会出现读书记不住内容的问题,一本书会出现很多的观点,你只要能回忆起其中最吸引你的观点,你能从中得出你想要的东西,那么我们买这本书以及看这本书就是值得的。终于被打了一针强心剂,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坚持阅读的想法并通过读后感的方式把读过的书记录下来的做法。
老舍的《四世同堂》描绘了很多的经典的情节,每位人物的性格都非常的鲜明。对于我来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最后结局的时候钱先生写给日本人的信,信中提到了两个想法:一个是中国人是爱好和平的,另一个是每一个日本人都应该思考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对的,而不是一味的服从上级安排。其以上就可以归结为爱好和平和坚持思考。《四世同堂》中写了一句话:“北平人是爱好和平的”。北平人确实是爱好和平的,但是北平人的爱好和平是自己国家被侵犯了也不会勇敢站出来保卫国家的愚昧想法,北平人的这种想法可以说是爱好和平,但更确切的说应该是一种缺乏勇气的表现,是逆来顺受的表现,是受传统思想影响的奴役表现。其与我们现代的爱好和平思想格格不入,我们所推崇的是不主动发起战争,但是有人来侵犯时,我们也有应战的勇气。
其次《四世同堂》中日本战败了,钱先生给日本人的建议就是有自己的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日本人就是如此。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中就描述了为何日本人会如此残忍以及服从命令的原因是一方面是因为日本在孩子时代到上战场期间进行了很严苛的军事训练,其军事训练强度超过了大多数西方军事学院,通过恶毒的欺辱和无情的长幼尊卑秩序来扼杀士兵心中任何残存的个人主义,使之服从集体利益;另一方面是因为军事学院里面的可供阅读的书籍或者是信息都是经过仔细审查,更有甚者是被歪曲了的信息。总而言之,日本士兵没有思考的权利,更没有验证思想正确的权利。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段话;“人总是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做判断和决定,当你有些事情弄不明白,或者一件事情做了很久都没有起色,你就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了,因此必须提高自己认知的高度,而这个提高自己无法完成,必须依靠其他人”。人在做出改变之前总是要先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做法是有欠缺的,认真考虑后才能决定需不需要改变,如何改变的问题。思考可以说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本能,人也是通过不断的思考得以不断进步,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千世界里,我们的身边充斥着各种不同的思想,思想碰撞在所难免,思想的碰撞会引发人的深思,进而导致认知范围的扩大,增加思想的包容性,从而让我们变得越来越从容,大度。思想的碰撞可能来源于我们周围的人;也可能来源于与我们相差几千年的人即为前人;也可能来源于与我们相差几公里甚至是几千公里以外的人。对于身边的人,我们可以通过交流,观察等方式来获知超出自己认知之外的事物或者观点;对于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人,我们可以通过广泛阅读等方式来了解思想的差异性,认真思考之后将其转化为自己所需要的思想并不断的将新思想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使之变得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完善,待到自己的认知体系足够强大,也许我们也能不恋尘世浮华,不写红尘纷扰,不叹世道苍凉,不惹情思哀怨,闲看花开,静待花落,冷暖自知,干净如始。
好了,各位小伙伴,以上就是我分享的看完四世同堂的一些感悟,下片文章我将分享的是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敬请期待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