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最大困扰是什么?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孩子们有,我也有。
日更的时候,往往会呆坐在书桌前很久,不知道可以写什么,又或者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更多的情况是,明明码了一大段字,发现写的不好,需要重头再来。所以,向我这样信誓旦旦要坚持日更的人,肯定是最容易卡顿的。还好,我还在坚持。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看《哈利波特·火焰杯》的时候,看到剧情中有一个可以盛放记忆的盆,叫做冥想盆,邓布利多把记忆放入里面后,可以再次身临其境的感受它们。
“冥想盆”得到的启发是:记忆片段也是可以把串连成故事,从而让回忆鲜活起来的,这个和写文章很相似。之前写文章的时候,总要要把思路捋顺了,然后才去考虑成文,事实上,一个个碎片化的思绪,串连起来了,就是故事。
罗琳说自己从小就是一个爱做白日梦的孩子,可以想象创作《哈利波特》这样一部时间跨度大,拥有着出神入化小说元素的鸿篇,罗琳该存储了多少个“冥想盆”。
《麦克白》据说是莎士比亚著作中,罗琳最喜欢的一部,其中有一个情节是:麦克白在听信了女巫的预言后,谋杀了表哥邓肯。于是,这段记忆就存储在了罗琳的“冥想盆”中:《哈利波特》中,伏地魔在听到了斯内普传达的预言后,杀害了哈利的父母。
彼得·帕克是因为被毒蜘蛛咬了一口而成为了蜘蛛侠,卢品教授被狼人芬里尔·格雷伯克咬伤,他也变成了一个狼人。无疑又是罗琳的另一个“冥想盆”。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猜想,罗琳对罗恩”怕蜘蛛“的设定,或许是因为看了蜘蛛侠系列漫画,而非《猫和老鼠》吧。
罗琳的导师刘易斯,在他的小说《狮子、女巫和魔衣柜》里描写到:”在老教授的房间里有很多间屋子,屋子里有很多扇门,但是只有一扇通向另一个世界……纳尼亚“这也为罗琳提供了“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的“冥想盆”。
这样一想,感觉日更困扰瞬间全无,冥想盆不只有在魔法世界里才有,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1、从自己的身上挖掘素材
每天坚持写作的好处就是会不自主地去观察生活,进而发现一些过去忽视的东西。日常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丢入“冥想盆”,比如说将今天做的事情不带情绪的还原出来:早上起来开始拍摄加剪辑视频,中间多次修改了拍摄方式,从全部拍完到边拍边剪,到凌晨2点完成了一半的内容。
再比方说你每天阅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和家人的对话,和孩子们的互动,路上遇到的人,看到的事,想到的话等等,都可以记录下来。写作不单单是自我的抒发,更是一种信息的传递,只要对每一位读者花在我这篇文章上的时间负责,你的输出就是有价值的。而真诚,就是最好的套路。
2、从书里,别人的身上去挖掘
《天使爱美丽》的导演让-皮埃尔·热内,在创作这部电影时,四处搜集故事,他把搜集来的故事放进一个空鱼缸,每次想到一个关于小姑娘的故事,就写一行字,然后扔到空鱼缸里。这就成了《天使》的素材来源。
苏东坡读《汉书》的时候,第一遍只读政治,第二遍读人物,第三遍读官制、兵法。这样几遍下来,他既能做到“厚积而薄发“又可以”博观而约取“了。
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可以每天搜集一两个,放进素材“冥想盆”,一方面帮大脑减负,另一方面,还可以随时支取,这样积累下来的结果一定和浅尝辄止地吸收不一样。
3、实在没有就创造一个“冥想盆”
同样一个素材,为什么有的人观点看起来与众不同?相信他们一定是体验一些与众不同的生活以及读到了意味深长的故事。
比如现在很多人都在做微信小视频,为什么有的视频点赞量高,有的视频无人问津?你会发现,转发和点赞量高的,往往是拍地有力道的人,他们平时就对自己的生活很有独特的见解和感悟,只是他们用自己多年的观察角度重新去诠释了“大家都懂的道理”而已。
所以,跟风的人往往是写不出好的东西来的,因为你和大家的体验一样,思考一样,判断也一样。没灵感的时候,就创造一个呗。比方说,今天我写的这篇文章,也着实因为不知道写些什么,才有了这么一段碎碎念。
猫叔在《一年顶十年》里说过:
写不出东西的时候,不要干坐着冥思苦想,你应该去“进货”,从书里“进货”,从牛人那里“进货”,从现实生活中“进货”,货源足了,写东西也就更容易了。
我倒是觉得,写不出东西的时候,与其去“进货",不如把脑袋里的东西倒出来了一点点,放进“冥想盆”,给大脑一点呼吸的空间,缺啥货补啥货,进货新,货料灵,料味特别,够用了,就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