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般涉调 · 哨遍 · 高祖还乡》赏析

《般涉调 · 哨遍 · 高祖还乡》赏析

作者: 云云众聲 | 来源:发表于2019-06-17 13:45 被阅读0次

    @王紫昕

    《般涉调 · 哨遍 ·  高祖还乡》赏析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典文学最为典型的三大类别。如今前两者普遍流传较广,而相比之下元曲则“冷门”一些。但从内容而言,元曲其实更为市民化,可为雅俗所共赏。

    在元曲之下,可分为散曲和杂剧两类,而散曲之下则还可分出小令和套数。像是《高祖还乡》就属于散曲中的套数。此外,元曲虽然市民化,但仍有相对严谨的结构可循。例如十二宫调的“般涉调”,就多由【哨遍】、【耍孩儿】、【煞】和【尾】组成,虽偶有“标新立异”的特例,但大体的结构还是相似无差的。

    而《高祖还乡》的结构就是非常标准的【般涉调】。以【哨遍】开头,后缀【耍孩儿】和五段【煞】,末了则以【尾】作结。全文一韵到底,读来琅琅上口,充分体现了元曲的特点。

    【哨遍】一节,多用宋元时期的俗语,以乡民口吻生动地描绘了刘邦返乡前,村里乡老“执定瓦台盘”,衙役捧酒,乡民“妆么大户”的忙乱之景。

    【耍孩儿】一节极为精彩,用词朴素但却格外犀利,如“瞎”、“乔男女”、“胡踢蹬”等贬词来形容刘邦返乡的仪仗倍显讽刺。之后一连串描写旌旗的语言,更是令人忍俊不禁。那些本为彰显官威的仪仗,通通以农村中常见的事物和乡民们常说的俗语加以描述,反显得滑稽可笑。睢景臣言辞犀利,实在是让人叹服。

    其后紧接着的【五煞】、【四煞】同样以市井戏谑之语,来描写了那“大作怪”的扈从、礼器。直接对高祖及其扈从,进行了真实而自然的嘲弄和讽刺。

    而后【三煞】场景推进,汉高祖下辇。乡民并未将他视作“九五至尊”的天子,反称其为“那大汉”,只是匆匆施罢礼。却见“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撇唇咧嘴、腆胸叠肚,一副蛮横无理的样子。而乡民细看一番,却发现那大汉竟是他当年认识的大无赖刘三,险些气破胸膛。

    待到【二煞】一节,乡民更是直接骂破了口,指名道姓对刘邦就是一通卷,将他当年市井无赖的无节操行为全都道出。历数他如何不务正业、好酒贪杯、借粟支米、抢麻偷豆的无赖行径。并要刘邦细查文书,如数偿还。

    末了【尾】中,更是将矛盾冲突写到极致。乡民直言他如今是官本位,谁人能将他“揪捽住”,去偿还欠下的粟米麻豆。可即使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他却还是那个令人鄙夷的无赖刘三罢了。

    据钟嗣成《录鬼簿》记载:白朴、张国宾等人也曾写过《高祖还乡》,但唯有睢景臣的作品流传于世,被赞曰“制作新奇,诸公者皆出其下”。究其新奇之处,则在于睢景臣所选择的角度。全文假借目睹高祖还乡的乡民之口,才得以直接而自然地进行一系列的嘲讽戏谑。同时,睢景臣语言力道健劲,命意奇警创辟,也同样深入人心。

    正所谓“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散曲《高祖还乡》乍看一副市侩荒唐之风,但实则鞭辟入里,将古往今来小人得志的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将讽刺直捣那些虚与委蛇的“帝王将相”,并以光怪陆离的景象,反衬出现实世界的荒谬可笑。可谓“大俗即大雅,至浅藏至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般涉调 · 哨遍 · 高祖还乡》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mdl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