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最早是孔子提出的,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
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例如学生的性格各异,特长有别,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可以给活泼大胆的同学展示的机会,在课外竞赛时可以多给沉稳内敛的学生发挥的机会。
2.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创新教学形式,例如,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小组成员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才能,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3.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要根据“学生”来组织教育,还要考虑到教材的因素,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和较深的自身条件。实施因材施教时,应做到:
分组划分层次。由于学生的禀赋知识基础等不可能完全相同,教师应了解同学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状况,把班上学生分层,并制定授课计划。在分层教学中,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共性,也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做到共性与个性相结合,要把集体教学分组讨论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逐步使他们达到教学要求,使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都不断提高,充分体现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从而大面积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主导,学生主动。首先要改变教育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明确“学生探索,教师引路”的教与学的关系,多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去获得知识,比如在教授“三角形分类”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先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习的角的知识,接着再想想三角形又有哪些特征,教师再加以点拨,让同桌之间相互讨论、探究。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精心设计教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在设计教案时,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要求的提出和教学过程的安排,除了要考虑班上大多数学生是否能够接受之外,还要综合考虑班里较少的学习自主发展困难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是使所有人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