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已至,瑟瑟凉风。
无论是窝在暖气边上的北方人,还是缩在空调屋里的南方人。
多亏热水袋暖宝宝、电热毯、电热水袋...的出现,
我们终于告别了「取暖只能靠抖」的时代。
现在的冬天——
像「电热水袋」这样供暖效果好、又能反复使用的取暖工具,
应该有很多人喜欢把它捂着睡觉,直到第二天早晨吧?
但是,你知道吗——
错误的使用取暖工具,也会引起皮肤烫伤!
四十多度也能烫伤人?
冬季是烫伤的高发期,有媒体报道,最近一些医院的烧伤门诊爆满。这些患者当中,1/3 都是被热水袋、暖宝宝烫伤了。
不少医生和已经中招的网友,也在网络中提醒大家千万小心。
暖宝宝这样的取暖工具,虽然用起来很舒服,一用好几个小时。
但是等出现低温烫伤症状时,就已经晚了。
如果想象被开水烫一下,是「炝锅爆炒」。那么低温烫伤就是「小火慢炖」的过程。
起初看上去只是起了个小水疱,但是因为受热时间长,损伤可能已经深达皮下组织。
伤口不仅难以愈合,有些严重的患者,甚至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糟了,那前一阵刚给我妈买的电热宝,是不是不能再用了?
出现「低温烫伤」,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一般地,皮肤的热损伤程度,取决于接触温度和作用的时间长短:
① 44 ℃ 的温度,持续接触 6 小时以上,会导致皮肤的不可逆损伤。
② 在 44 ℃ ~ 51 ℃ 之间的温度作用下,热作用时间越长,皮肤损伤越严重;
③ 温度高于 51 ℃ 时,较短的时间接触就可以发生烧伤,甚至是深度烧伤。
也就是说我们至少应该避免让皮肤长时间接触,44℃以上的取暖工具。
而市面上出售的暖宝宝——
实际使用温度在 40 ℃ ~ 60 ℃ 之间,一次可以维持数小时。
这样「不算太高的温度」接触时间久了,足以造成低温烫伤!
其实,暖宝宝、热水袋这么方便的取暖神器、还是可以用的,只是在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取暖设备应该这么用
① 不要直接贴在皮肤上。尤其注意手肘、脚踝、大腿内侧等皮肤薄弱区。使用时最好隔上衣物或毛巾,以降低接触温度。
② 使用时间不要过长!同一部位取暖的时间最好不超过 2 小时。
③ 不要在睡觉或服用镇定剂后使用。一旦发生烫伤,很难及时发现,导致伤情加重。
④ 格外留意的人群:儿童、老人、糖尿病患者、瘫痪人群都要特别注意,对温度不敏感或行动不便的情况下,请尽量避免使用。
因为对低温烫伤的不了解,
幼儿、老人以及糖尿病患者,首当其冲成了受害者。
「低温烫伤」真的很疼,
一旦留下疤痕会很难消除。
你的亲朋好友中有人在使用暖宝宝、热水袋吗?
赶快提醒他注意一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