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我们可能冤枉贾母了

关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我们可能冤枉贾母了

作者: 东风雨丝 | 来源:发表于2017-09-07 23:20 被阅读0次

                                                            

    好多人问“贾母为什么要扼杀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阻止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姻?”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大多是因为看了程高版的《红楼梦》或电视剧。

    但是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如果把责任推给贾母,则极有可能是冤枉贾母了。下面泛泛谈一些浅见。

    因为对《红楼梦》原稿作者只保留了前80回,所以80回后情节到底怎么发展,人物的命运到底如何,读者都无从知道,只能凭自己的推断和猜测了。

    在《红楼梦》前80回中丝毫没有透露出贾母反对宝黛二人爱情和婚姻的信息。所以80回后贾母到底有没有反对二人的婚姻,需从多方面分析。

    首先分析一下贾母此人。贾母这个老太太是宁荣两府的最高权威,一言九鼎,两府中“从上到下,除了鸳鸯敢驳老太太的回,再没人敢驳老太太的回”。

    贾母出场的时候就已经七十多岁了,但是这个老太太虽然年纪大,却是眼光独到、心如明镜、处世老练、精明过人,并且有一副慈悲的心肠。

    首先我们从“相人”来看看贾母的眼光。“相人”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这个绝对不是迷信,古人多有研究,硕果累累,比如曾国藩就很善于相人,并且著有专门说相人的书《冰鉴》。曾国藩手下人才济济,就是曾国藩善于相人的卓越成果。《红楼梦》中没有专门描写贾母是怎么相人的,但是我们从贾母喜欢的、器重的人就可以看出贾母相人的眼光。

    首先是鸳鸯。鸳鸯是贴身服侍贾母的大丫鬟,掌管着贾母这个贾府最高权威的钱箱子的钥匙。贾母对其器重和信任自不必说。即便如此得宠,鸳鸯却是个善良、正直、从不借势欺人的女孩子。比如替司琪保守秘密、宁死不屈于贾赦的淫威。从鸳鸯对其嫂子所说的那一段话更可以看出其高出流俗的不凡眼光和品质。

    其次是紫鹃。紫鹃本来是贾母身边的丫鬟,因林黛玉刚来贾府时雪燕太小,紫鹃被贾母分派给了林黛玉。紫鹃服侍黛玉后,主仆二人的关系情同姐妹。紫鹃对黛玉的喜怒哀乐真的是感同身受,有些事情恐怕替黛玉考虑的比黛玉自己还要多。仔细想想,整部《红楼梦》中恐怕没有那对主仆的关系能超过林黛玉和紫鹃。贾母在刚刚见到林黛玉时就能看出善良的紫鹃适合服侍自己的宝贝外孙女黛玉。这个看人的眼光真可谓非常独到和高明。

    再次是晴雯。晴雯这个女孩子曹老先生非常喜欢,读者也是非常喜欢,更重要的是贾母也非常喜欢。晴雯本来是别人送来孝敬贾母的,贾母又给了自己的心肝宝贝宝玉。从王夫人把晴雯逐出大观园后又到贾母面前诬陷晴雯时贾母所说的那段话看以看出,贾母非常喜欢晴雯,是把晴雯作为贾宝玉的妾培养的。晴雯至死没有像袭人甚至碧痕一样和贾宝玉发生性关系,保持了清白的女儿身,也保持了正直、高洁的品质。

    上面简单说了一下贾母怎么看贾府的那些丫鬟,至于贾母怎么看贾府那些主子,相信老人家看得更透彻。

    综上,无论是鸳鸯、紫鹃还是晴雯,这些自身拥有优秀品质、曹老先生着力正面刻画的、读者非常喜欢的丫鬟,正是贾母喜欢的。这就说明贾母有着曹老先生所崇尚的、读者崇尚的那种向“真”、向“善”、向“美”的眼光。

    相比之下看看王夫人的眼光,她看中袭人,以为袭人最乖、最正直、最老实可靠不狐媚子,岂不知正是袭人最早和贾宝玉发生性关系。

    我们再来看看前80回中贾母是怎么对待林黛玉的。看几个片段。

    片段一,林黛玉刚刚来到贾府的时候,立刻住进了贾母房里的碧纱橱里间,连贾宝玉都搬到了碧纱橱外间。关于这个碧纱橱,有文章专门探讨过,贾母的这个碧纱橱就是贾府的七星级宾馆,能在这里住的那都是贾母最喜欢的人。据分析在这里住过的人包括贾元春、贾宝玉、史湘云等。林黛玉来到贾府后,一应饮食起居贾府三艳倒是都靠后了。

    片段二,有一次林黛玉和贾宝玉俩小情侣闹情绪。贾母老人家牵挂伤心得乃至哭了:“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造下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你们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这语气!还哭了!贾宝玉和林黛玉闹这么大的矛盾,按理说通过这件事贾母更喜欢贾宝玉还是林黛玉应该会有所流露。但是在这里却丝毫看不出来贾母更喜欢谁,反而抱怨自己是个老冤家,又说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两个“小冤家”、“不是冤家不聚头”,很显然,贾母爱林黛玉就像爱贾宝玉一样,难分伯仲,用书中的话来说都是“心肝宝贝”。

    片段三,贾母带着王、邢、众多小姐丫鬟还有刘姥姥逛大观园,当到了潇湘馆的时候,看到潇湘馆的窗纱旧了,立刻命王熙凤换新的,并且用的是“软烟罗”。书中对这个“软烟罗”,贾母有着详尽的描述。这“软烟罗”比上用的还好,连王熙凤这个贾府的大管家都没有见过,还是贾母当年当家时的高级东西,多少年来都没舍得用,现在让拿出来给黛玉的房里胡窗纱。通过这些细节可见贾母对林黛玉可谓关怀备至。

    通过这件事也说明贾母记忆力非常好,同时,心里也非常清楚明白。

    至于林黛玉平时吃的人参、燕窝等等名贵补品药材,贾母也一概是自己能想到就早已为黛玉做好,即使自己想不到别人想到了说给她,也是立刻送来。贾母还时常派人专门给黛玉送零花钱。贾宝玉屋里的一个小丫鬟有一次就得了贾母送给林黛玉的钱。“林姑娘随手抓了两把”,林黛玉这么大方,想来贾母送的钱肯定不少。

    对比一下探春,几吊钱还得攒几个月。

    综上,无论从贾母看人的眼光,还是从贾母对林黛玉的无微不至的照顾,相信贾母对这个仪态万方、冰清玉洁、聪明伶俐的外孙女都是分外器重和高看。80回后贾母在选择孙媳妇这个问题上不会对林黛玉有所排斥。

    我认为造成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的原因,有贾府的内部原因,也有贾府所不能控制的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中,主要是王夫人的爱憎;外部原因是贾府被抄家。其中外部原因是主要的因素。

    先说内部原因。在儿媳的选择问题上,王夫人看似更倾向于薛宝钗。但是王夫人的倾向性恐怕起不了决定性作用。在贾宝玉娶谁为妻这个大问题上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贾政,而不是王夫人,就像决定贾迎春婚嫁对象对象的是贾赦,而不是邢夫人。

    下面分析一下贾政对“金玉联姻”和“木石联姻”可能持有的态度。

    先说“金玉联姻”。薛宝钗是王夫人的侄女,这一层关系对于贾政来说是比较疏远的。加之贾政不是很喜欢王夫人----关于这点可以看贾政卧榻的选择----所以,贾政对薛宝钗恐怕是更为疏远。更为重要的是薛宝钗有个惹是生非的哥哥。薛蟠这个颐气指使、无恶不作的呆霸王,却是薛家的大当家。有这么个为非作歹、草菅人命的大当家,薛家的破败必然是时日不多。贾政对这一点肯定很清楚。另外,和薛蟠这么个动不动惹人命官司的亲戚联姻贾政恐怕也是很有顾忌。所以贾政对“金玉联姻”未必支持。

    再说说“木石联姻”。首先,林黛玉是贾政的外甥女,还是唯一的外甥女,这在血缘关系上就非常近。其次,以贾政的素养和为人,其对妹妹贾敏肯定是非常疼爱。贾政因疼爱妹妹贾敏疼爱林黛玉定是人之常情。比如林黛玉几次吓唬贾宝玉要去舅舅哪儿告状,从林黛玉在心理上对贾政的亲近侧面反映了贾政对林黛玉的疼爱。再次,贾政和林如海的关系非常好,其和林如海可谓惺惺相惜。从林如海和贾政给贾雨村谋官一段就可以看得出。最后,贾政对林黛玉的才华非常赏识。林黛玉、史湘云在凹晶馆联诗一段中,林黛玉说凡她所拟的名字贾政都是一字不改地采用,说明贾政对林黛玉的才华非常肯定和爱惜。

    综上,在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婚姻纠葛中,贾政支持林黛玉的可能性比较大。

    针对儿子的婚姻贾政虽然有选择权,但是最终贾政肯定是听贾母的,所以最终决定权在贾母。

    贾母恐怕是在林黛玉还没有进贾府的时候就已经定林黛玉为孙媳妇了。下面分析理由。

    第一,林黛玉是贾敏的唯一的女儿,而贾敏又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贾敏在贾府的地位通过王夫人的一段话就可以知道,那才是真正千金万金的小姐,可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贾敏不幸过早离世之后,贾母的心情可想而知。林黛玉这个贾敏留下的唯一的孩子、自己的外孙,其终身大事自然是贾母考虑的重中之重。关于林黛玉的婚事,嫁给谁,恐怕也没有嫁给自己的孙子贾宝玉保险。另外,在指腹为婚、包办婚姻盛行的那个时代,贾敏在世时为林黛玉的婚姻做长远打算也是极有可能,而贾宝玉无疑是首选。通过林黛玉之口我们可知,贾敏常常向林黛玉提起贾宝玉,书中言“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所以贾家和林家早就为贾宝玉和林黛玉定下婚约也是很有可能的。

    第二,林如海去世后林家的大笔财产去哪儿了?这个问题很多人探讨,结论是贾琏夫妇吞了。我不敢苟同。林如海的大笔遗产肯定到了贾家这是无疑问的,但是贾琏王熙凤没有那个胆。遗产肯定是有账目的,这个账目贾琏回来后肯定要上交,交给谁,肯定是要交给贾母。所以这笔遗产在贾母手中。只是结合贾府的经济状况和贾元春省亲时的盛况可知,这一大笔钱在元妃省亲的时候肯定被花了不少。贾母为什么敢动这个钱,因为贾母已经和林如海甚至贾敏把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婚事定下来了。贾母知道,林黛玉在林如海去世以后事实上已经成了贾家的孙媳妇,只差一个结婚仪式。所以贾母才会允许贾政在元妃省亲时动用那笔钱。如果贾母没有和林如海有约定,林如海会把大笔遗产交给贾母吗?从另一方方面来说,贾母有权利动用林如海的遗产吗?

    第三,王熙凤说过,林黛玉就是贾家的媳妇,有几次是开玩笑,看起来不可当真。但有一次贾琏和王熙凤筹划贾家的重大开支,说到贾宝玉和林黛玉将来一娶一嫁不用动府库里的钱,贾母自有体己拿出来,这岂不是说的很清楚宝黛婚事虽然一娶一嫁,其实还就是一回事。在“金玉良姻”之说盛行的时候,王熙凤居然这么肯定宝黛的婚事。这肯定不是空穴来风,王熙凤肯定是有把握才这么说。《红楼梦》前80回中还有一个很值得留意的细节:王熙凤和林黛玉说话很多,甚至几次开婚嫁玩笑,但是王熙凤从来没有和薛宝钗说过话。这很不正常。以王熙凤的精明,哪怕贾宝玉和薛宝钗有一丝丝婚配的可能,王熙凤也不可能一边倒,最起码会做点表面功夫来平衡和宝钗的关系。

    所以,宝黛很有可能存在婚约,并且贾府的几个高层都是知道的。

    有人肯定会质疑“婚约论”,理由是王夫人更喜欢薛宝钗而不是林黛玉,还有贾元春的暗示。

    首先说王夫人。王夫人确实更喜欢薛宝钗,但这也不能说婚约就一定不存在,因为婚约中的儿媳妇并不一定就正好是婆婆最喜欢的。况且前80回中也看不出来王夫人到底有多不喜欢林黛玉。倒是有个细节很值得玩味:金钏儿跳井后,王夫人给金钏儿准备装裹用的衣服,在这件很忌讳的事上,王夫人不用林黛玉的衣服而用薛宝钗的衣服,这倒是很奇怪。试想,如果王夫人心里把薛宝钗当成儿媳妇,会用薛宝钗的衣服吗?在这里王夫人不是很喜欢林黛玉却忌用林黛玉的衣服;更喜欢薛宝钗却用薛宝钗的衣服。对这个矛盾,可能的解释就是王夫人在心里也把林黛玉当成未来的儿媳妇,她是知道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约的。

    再说说贾元春的暗示。贾元春省亲,匆匆忙忙几个小时,只见了林黛玉、薛宝钗一面,回去后就通过礼物亮明自己在宝玉的婚姻上对钗黛二人的倾向了。我们来分析一下。贾元春一朝荣升贵妃后确实高高在上、说一不二,连自己的奶奶、爹妈都得给自己跪着。但是贾元春省亲是在荣升后不久。其荣升前也就是个一般的后宫女官,对贾府来说也就是个孙女、女儿,她还是得听贾母、贾政、王夫人的话。所以她对贾府高层的一些决定未必知道。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身份上,贾元春对宝黛的婚约不知道也是完全说得通的。所以纵观前80回,尽管贾元春给贾府送礼物、送吃的、送灯谜很多次,但是后来再一次也没有表明自己在钗黛二人上的倾向。至于电视剧中贾元春给贾宝玉和薛宝钗赐婚,更是无从谈起。贾元春的地位再高,也不能僭越封建社会的制度礼法。俗话说“子女婚姻,父母之命”,在封建社会中子女的婚姻是由父母决定的,比如吴国太决定把女儿嫁给刘备时孙权是不能干涉的,虽然孙权是一国之君,说一不二,但是他也不能僭越礼法。同样,贾元春不能越过礼法行事。

    书中有薛宝琴一节,也顺便分析一下。贾母非常喜欢薛宝琴,向薛姨妈打听薛宝琴的生辰八字,薛姨妈猜贾母想把薛宝琴说与贾宝玉。这里有两个细节:一,在薛宝琴刚来到贾府的时候,贾母就“立逼着王夫人认薛宝琴做了干女儿”;二,贾母是在王夫人不在身边而只有薛姨妈的时候问这些。这里就有个问题,难道一大群亲戚来到贾府,作为当家人的王夫人就不知道这些人来做什么,况且薛宝琴是来与指配的女婿完婚的,这么大的事王夫人不可能不知道,她既然知道就不可能不给贾母说。贾母既然知道了怎么还要故意问,还是向薛姨妈问,这不是很明白了:这其实是向薛姨妈亮明,虽然有“金玉良姻”说,还有贾元春的暗示,但是贾母根本就没打算把薛宝钗定为自己的孙媳妇,让薛姨妈不要多想了。

    关于林家和贾家的婚约贾宝玉不知道。贾宝玉这个人多情的优点和多情的缺点一样明显。林黛玉也不知道,但是恐怕有所猜疑。正因为猜疑存在那层关系,所以面对金锁、金麒麟时才会分外在意。

    既然有婚约在前,宝黛的爱情怎么还终归成了个悲剧呢?下面分析一下外因。

    要分析这个问题,恐怕要说到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曹雪芹的《红楼梦》原稿为什么只有80回?作者说的很清楚,这本书他是“增删五次”,大家想,一本书没有写完会大规模地“增删”吗?至多是修改吧。还有,《红楼梦》为什么偏偏到了贾府“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候就戛然而止,没了下文?这很明显是把后面敏感的部分给砍掉了,而不是没写到。

    其实《红楼梦》在作者去世前十几年就已经写成了。曹雪芹的一位朋友看过全部原稿,还写了20首诗来感慨《红楼梦》。《红楼梦》原著无疑是完整的。那曹雪芹为什么要把80回后面的部分删掉?去了解一下清朝的“文字狱”就知道了,一句“清风不识字”害死成百上千的知识分子。《红楼梦》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很多内容是作者的回忆录,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写到曹家和清王朝的冲突。前面描写的大多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繁盛气象,统治者尚且动辄把《红楼梦》列为禁书;如果写后面曹家衰落时和清廷之间的矛盾,岂不让清廷把曹家诛灭九族、把《红楼梦》挫骨扬灰。所以作者只能忍痛割爱,把后面被抄家的部分全部删除。

    高鹗虽也写贾府被抄家,但是作为一个无关痛痒的局外人,高鹗的描写和曹雪芹的描写肯定不可同日而语。

    俗话说“倾巢之下,焉有完卵”,贾府被抄家,那肯定是诸事不顺、人人遭殃。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自然也不能例外。

    关于宝黛的婚姻,陆陆续续看过一些脂批和据说是曹雪芹的朋友富察明义写的诗歌。富察明义很有可能看过曹雪芹的原作,他针对《红楼梦》写了20首绝句,透漏了《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结局。其中有一首道“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疴续红丝?”“沉疴”指“久治不愈的病”,“红丝”是婚姻或媒妁的代称。很明显,宝黛的婚姻是已经确定了的,要不然就谈不上“续”。这句和林黛玉《葬花吟》中“三月香巢已垒成”也是相互照应。

    我猜想宝黛的爱情在后面是这样的。随着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年龄渐大,二人的婚约得以公开。贾府可能已经准备张罗宝黛二人的婚事。

    但是贾府和清廷的矛盾激化。那些和贾府不和的人乘机在皇上面前攻击贾府。龙颜大怒,降罪于贾府,贾府被抄家。作为贾府荣耀的贾元春也被牵涉。贾元春本来就深陷宫廷政治,失宠于皇帝,又受贾府牵连,于是在残酷的宫廷内斗中凄然离世。

    有人说贾元春是贾家的政治靠山,所以贾元春去世导致贾府被抄。本人不敢苟同。贾府显赫是因为宁荣二公的战功,贾府已经显赫了近百年了。而贾元春做妃嫔前后总共也没有几年。所以应该是贾府被抄牵连元春离世,而不是元春离世导致贾府被抄。这样理解才与全书的主旨相统一。

    贾府遭遇抄家大祸,再加上元妃离世,对贾家的打击非常大,尤其对贾母,本来就是80多岁的老人,哪能经得住这些接二连三的打击,也就一病不起阖然长逝了。

    贾府的女人们被禁,男人们被判刑,其中贾宝玉可能被流放。林黛玉本来满心喜悦自己终于可以和深爱的人喜结连理,但是好梦却被贾府的浩劫打碎。最疼爱的自己的外祖母去世,爱人又被发配边疆,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到自己的身边。林黛玉本来就多愁善感,身体又弱,在重重打击之下,亦一病不起,最后带着对宝玉深深地爱恋凄然离世。

    脂批“没看过80回后没资格批《葬花吟》”言下之意就是说《葬花吟》和80回后的情节发展关系密切。所以我们也许可以从《葬花吟》分析。

    《葬花吟》中说“三月香巢已铸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根据这句话的理解,宝玉第二年流放之罪被赦免,终于回来了,但是黛玉却已经再也回不来了。

    贾宝玉回来后,面对家破人亡,已经心灰意冷。薛家虽也破败,但是宝钗尚且安好。宝玉和宝钗遂在家人的主持下结为夫妻。婚后虽也相敬如宾,但是贾宝玉思念黛玉,已经心死,遂遁入空门。宝钗眼睁睁看着宝玉出家而无计可施,终独守空闺,苦度残年。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金陵十二钗判词中唯独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人共用一组判词,好像有点匪夷所思。其实那是因为黛玉和宝钗二人对于贾宝玉来说关系是相同的,都是贾宝玉的妻子,只不过一个是定了婚,一个是结了婚。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终身误》这首判词和上面的分析也不矛盾。对这首判词可以理解为黛玉去世后,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婚,众人都说这是是金玉良姻。但是宝玉心里还是只有黛玉,虽然也有贤惠的宝钗,但是始终无法取代黛玉的位置。古人对婚约是非常看重的,一旦有了婚约,即便是二人从未见过面,也把自己看作“生是对方的人,死是对方的鬼”,比如《红楼梦》中“王熙凤弄权铁槛寺”里的金哥和守备的儿子,两人就因婚约被阻双双殉情。贾宝玉和林黛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起生活了十年,又深爱对方,两人为爱情婚姻真是操碎了心。终于有一天知道了自己的婚约,俩人那种心情恐怕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而今却又落得个阴阳相隔,贾宝玉心里如何还能容得下别人!

    《红楼梦》的两条线索:贾府崩塌为主线,宝黛爱情悲剧为副线。可以这样说,是贾府崩塌毁了宝黛的爱情,主线毁了副线。

    《红楼梦》的爱情悲剧之所以回肠荡气,催人泪下,是因为无论是林黛玉还是薛宝钗都是很好的女孩,也都是薄命人。曹老先生“一把辛酸泪”悲金悼玉,宝钗黛玉都是实至名归、受得起的。(杨世东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关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我们可能冤枉贾母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mjw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