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你所不知道的“床前明月光”我相信这首李白的《静夜思》,每个人都会背的。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妈便逼着我背古诗词。后来正式上学了,在学校又学到这首诗。当时老师教的敷衍,我也学的马虎,就这样一知半解了很多年。直到很久很久以后,我决定重拾起古诗词来,买了诗词的书,才真正的学会这首诗。
其实,上面的版本,虽然是流传最广,最为我们所知的,但却不是唐代最初的版本,最初的版本应该是这样的:
静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看看,这才是李白的最初版。后来到了明清的时候,版本流传地多了,经过大家的再创作,才发展成为今天我们熟知的版本。好是好,就是不知道李白泉下有知,是高兴呢?还是要掀棺材板?
另外,这首诗的首联“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床”字,也不是今天说的“睡觉的床”,床≠bed。而是另有他意:
床:
1、指井台。
2、指井栏。
3、“床”通“窗”,即是窗子的意思。
4、坐卧的器具。
5、胡床。少数民族的一种坐的器具。或许,可以理解为咱们大学军训时用的小马扎。
正确的理解了“床”,全诗的意境和主题也就很明确了:
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身在扬州,作为一个26岁的大龄单身男青年,住在扬州的旅馆里,没有手机,没有wifi,当然也没法陌陌、探探、刷附近的人,在漫漫长夜里,李白寂寞了,失落了,想家了(据说李白老家在 吉尔吉是斯斯坦),于是老李扶着栏杆,望着月亮,写下了这首《静夜思》。
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明亮的月光洒在地上,好像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望着那天空中的明月,忍不住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想起了家乡的姑娘(哦,对不起,没有这句)。
当然,老李当晚写完《静夜思》,还写了另一首姊妹篇《秋夕旅怀》
秋夕旅怀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原句:“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翻译: 秋天的凉风度过秋海,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情。
赏析: 秋天万物衰落,草木凋敝,本来就是个愁苦的季节。而诗人独处他乡,秋风吹过海面带来的寒意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吹我乡思飞”中的“吹”字不仅吹来了秋风,也吹起了诗人的忧愁。
原句:“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翻译: 回家的路上连山叠嶂遥远无际,逝去的流水何时才能回来呢?
赏析: 诗人放目远去,却只看到了层叠的山峦,没有家乡的影子,流水不停的向远去流去,不知何时才能归来,就像诗人不知道何时能归家一样。“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借用“连山”和“流水”两个极具内涵的意象,把诗人的愁苦具体化。
原句:“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翻译: 抬眼望去,看到浮云灰暗,明月的寒辉令人心断。
赏析: 诗人抬眼望去,只有灰色的浮云,寒冷的月光,诗人的目光由远及近,月光更是令作者想起了远方的亲人。“月晖”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目之所到,体之所感,只有深深的愁思。
原句:“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翻译: 芳草不再柔艳,寒冷的霜露催着快置寒衣。
赏析: 诗人直抒胸臆,白天倒还罢了,到了秋夜傍晚时候,思乡的情绪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昏暗寒冷,极其萧瑟的深秋。借对秋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羁旅之愁,点染衬托出诗人的浓重乡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原句:“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翻译: 常常梦到银河落了下来,醒来后,天上的星星已经稀少。
赏析: 诗人在梦中梦到银河落下,长梦过后天上星以稀少,诗人只能含着悲伤思念故乡,没有人来为他擦拭眼泪。“谁能挥”表现出了主人公的孤独。
原句:“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翻译: 含着悲伤思念故乡,涕泣涟涟有谁能挥去呢?
赏析: 诗人直抒胸臆,白天倒还罢了,到了秋夜傍晚时候,思乡的情绪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昏暗寒冷,极其萧瑟的深秋。借对秋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羁旅之愁,点染衬托出诗人的浓重乡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大家喜欢的话,请关注我的公众号“与文化沾边”。二维码如下,请扫描:
你所不知道的“床前明月光”
网友评论